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4023|回复: 19

[古镇讨论] 谈谈融水古代石刻及其保护问题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31 13:41: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以下文章作者为刘敏,小编看了感受颇深,特发在此。
* ~: a6 C) w7 n: z2 j# n+ g8 b% a8 R4 h3 ^+ E0 b* w
       融水苗族自治县位于广西的北部,俗称“大苗山”。县城融水镇山清水秀、风景优美。融水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其中真仙岩、老子山、刘公岩、德岩、玉华仙洞等著名景区,受到历史文人墨客,幕府僚属的青睐。捐俸建设名胜,述文赋诗赞美奇幻的景色,代不乏人。如今,那些曾经在历史上美轮美奂的亭台楼阁早已随着年代的变迁而消失了,但刻于崖壁上的石刻则依然可读。这些遗址,这些碑文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融水的历史,为融水的山山水水润色增辉,并注入生命的活力。正因为有这些遗址,融水人才会领悟到自己的历史有那么古老而辉煌;也正因为有这些碑文,融水人才会感到自己的历史是如此的值得骄傲和荣耀。笔者作为融水文物工作者,多年来对文物古迹有所接触,对融水石刻,则感慨良多。本文谨就此谈谈一已之见。
6 a  W% G4 J; l/ d3 v! p  s& [+ z  N: M' u& X6 h+ L& U
       一、真仙岩石刻$ s, }- g. S5 J# I
       真仙岩又名老君洞,位于县城南约1公里。洞口高约20米,宽约30米,纵深50米。洞内原有由钟石自然凝成高达7米多的老君像,白发银须,栩栩如生。老君洞因此得名。宋代,洞中建有真仙阁,此阁早已废毁,只留存宋,元、明、清、民国碑刻136方。这些石刻有题记、诗文、诗赋、卜辞、书榜、图像等,字体则篆、棣、真、草均含。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弘祖(徐霞客)到融水,在真仙岩住了长达13天之久,其主要活动就拓制收集洞中的石刻作品。清代著名金学家王昶撰辑《金石萃编》、陆增祥撰辑《八琼室金石补正》及名宦,学者谢启昆编撰《粤西金石略》,均对真仙岩石刻有所著录。据嘉庆《广西通志》卷二百六十引明人曹学佺《舆地名胜志》称:“灵岩山又名老君洞,宋咸平中改名为真仙岩,颁太宗御书百二十轴藏于内”,今存“瑞云、西江、精忠、颐堂”八字四石,即为当时真仙阁所藏作品。
6 T# h, H3 U) t( d4 V5 e( `" Q/ N% x6 p. a- Y5 v% ^
       《宋祐党籍碑》北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神宗采用王安石新法,企图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由于新法危及到当时拥有大量土地的财主和僧侣集团的经济利益,遭到司马迁等守旧势力的激烈反对。神宗死后,哲宗继位的元祐年间,司马迁任宰相,废除了新法,同时,原支持王安石变法的人也遭到极力排挤和打压。哲宗死后,微宗即位,蔡京为太师。为了排除异己,蔡京以恢复新法为名,将司马光、文彦博、苏辙、黄庭坚等309人罗列罪名,定为“元祐害政之臣”,上奏微宗。微宗于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親笔将蔡京所奏名氏书而刊石,立千文德殿门之东壁,其题目标明“元祐奸党”四字,以为“万世臣子之戒”。又命蔡京另书一文,颁行于天下。蔡京仍未觉得解气,又于当年九月,将元符年间应诏,疏奏与变法持不同政见的臣僚,拟定为“元符党”,名单分七等,即:正上、正中、正下、邪下,邪下尢甚、邪上、邪中、邪下,总计五百八十二人。其中邪人为五百四十二人,与“元祐奸党”一同被贬黜,永不叙用。后来,微宗觉得获罪臣僚几乎达近千之众,打击面太大,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地位,于第二年下令尽毁其碑。钦宗即位,侍御史孙觌极疏蔡京之奸,朝廷将蔡京贬谪衡州安置,徒韶、儋二州,行至潭州死。接着宋室南迁,南宋高宗立,元祐党人遂昭雪,并绿用其子孙。但与“元祐奸党”一同被贬的“元符党”人,有很多均无人顾及,老死贬所。4 U5 V* h" e5 J1 z# s+ @
  p* T1 Y" I6 I& Q( ~* e7 f
       “元祐奸党”碑从始立至毁石,存在时间仅一年。文德殿门东壁由微宗书立之后,民间是无法得到拓本的。即使是蔡京之颁于天下者,由于各种原因,天下郡县亦不一定尽刻石立碑。其立碑者,又因存在时间太短,拓本流传亦稀少。因此,后人重刻者仅见广西桂林龙隐岩(为摩崖)和融水真仙岩(为石碑)两件。两件碑文均为党人名氏之一的曾孙辈所为,他们重刻除依据蔡本钩勒之外,另加了跋语,说明重刻的理由。再就是新作碑额,称《宋祐党籍》或《宋祐党籍碑》。这说明重刻者厌恶历史上曾将其曾祖父称为“奸党”,特去其“奸”子,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元祐党籍碑》。
6 g6 B( C& j# i3 i( x, z
% x" H; n' ^( z6 X# L; @       融水这块碑元祐党人沈千的曾孙沈暐在融州作官时,取家藏拓本于南宋嘉定四年八日(公元1211年)重新刊刻置于老君洞的。该碑高154厘米,宽82厘米,碑分四层:一层为碑额,二层为碑序,三层为碑文及党人姓名,四层为碑跋。800多年来,此碑一直竖立在老君洞三清殿前。老君洞这块元祐党籍碑之所以珍贵在于它的“稀”和“真”。现全国仅存两块,一块在桂林龙隐洞的石壁上,系摩岩,学术界称之为“桂刻”,而融水这块碑称为“融刻”,为蔡京所书真品,已经众多的专家所考证。它是研究北宋新旧派系斗争的重要史料。另外,蔡京虽为历史上的大奸臣,但其书法造诣颇深,为世人所公认,融刻元祐党籍碑笔法雄健沉稳,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 w3 ]0 z0 ?' X' r/ C2 s$ [7 o6 [7 h6 H
       北宋末年围绕着变法与否的斗争,是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史上的重大政治事件。自南宋至今,许多政治家、学者均以此作为热门话题,进行过广泛深入的探讨,而《元祐党籍碑》即是这次事件的实物资料,其史料参考价值十分珍贵和重要。; r0 z( g5 T8 b# u: ~
/ S, `. Q' N+ I% `3 U4 `! w
       融州清远军。唐宋时期,广西西北部以及云贵、湖南西南一带,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这些地区山多路险,朝廷无法命宫进行有效控制,其社会结构尚处于酋长各自为政,相互雄长的状态,成为行政管辖盲区,被称之为“化外”。如果部落之间发生斗争,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的现象,朝廷在不得已时,只能临时派军队前往制止事态的发展和漫延。在事态得以平息之后,将军队一撤了之。由于融州与这些羁縻州为邻,理所当然成了广西当局钳制各羁縻州的前沿阵地。唐代久视元年(公元700年)融水就刻有《平蛮碑》(早已无存)。北宋末年,蔡京为相,主张加强边疆地区统治的政策。崇宁年间,王祖道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承旨开拓广西北部三江、贵州黎平一带,派转运副使张庄前往建立平、允、从州城寨。张庄率部集结于融水,再沿都柳江一路进入贵州,在三江、黎平建立了平、允、从三个州城和一些镇、寨等,并修通道路,建立学校,加强对边区的文化教育。广西当局的措施,受到当地人民的广泛欢迎。事成之后,为了表彰王祖道,张庄的拓地捞绩,于大观元年(公元1107年)在广西西北部、贵州南部、湖南西南部一带,特设黔南路,并任命张庄权该路安抚使兼知融州。为了改善这一区域的治理,又在黔南路首府融州配备厢军清远军。而张庄亦仿广西首府桂州将“桂州静江军”刻于伏波山石壁之例,大书“融州清远军”刻于真仙岩。后来,因与邻境当局在地域管辖权上产生矛盾,黔南路仅存了3年,于大观三年朝廷就将其废除止了。! a0 [# Q1 r# L; \5 [7 M1 E" S2 R

& I! A; F* _. {4 A2 T3 D       路,在宋代相当于省一级的行政机构;军,是这一机构配备的军事编制;其设备与取缔,在整个宋史中亦不失为一桩大事。黔南路的府治设于融州,充分说明融水在历史上就曾经是省府,这是融水历史光辉的一页。唐代广西设桂、邕、容三管,历代学者津津乐道,称桂林、南宁(即邕管)、容县为唐代广西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三大重镇。而有着相同背景的黔南路首府融州,知道其重要性的人并不多。因此,研究这段历史,提高融水的历史地位,对于增强融水人民对家乡的自豪感,提升建设美好家园的自信心,是大有益处的。, V; J- w. y/ c% W) ~
+ Q1 A; K7 c* r
       宋朝庭虽然撤销了黔南路,由于融州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周边的环境,有资料表明,在元、明、清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融州从来没有从广西当局重视的目光中偏离过。如真仙岩刻于元代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的《融州路平瑶记》、明代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的《平定怀远纪事碑》、当事者无一不将融州作为排兵布阵的重镇。清代雍正年间,贵州古州与广西怀远争地仇杀,当时任云、贵、广西三省总督鄂尔泰与广西巡抚金鉷会商,由于广西排兵前往平息,其军队的集结点和后勤补给地即是融水。雍正八、九两年(公元1730年—公元1731年),黔、粤省界勘定后,这一带兵事渐少,融水这跟军事重镇的地位亦随之渐轻,从而失去了历史上长期以来被兵家必争的意义。6 C1 ~* H1 B; O& Y, X
! ^. z- y) B' Q. S
       另外,真仙岩中镌刻的司马温公书《家人卦》、韩魏公书《杜甫画鹤行》,均为二氏后人所刻。由于司马光和韩琦都是历史大家,他们无论是书法造诣还是文学品位,均受学者所追捧。刘谊、曾布等《唱和诗》、张孝祥书“天下第一真仙岩”、易祓《真仙岩亭赋》、唐麟《融州贡土库记》等,这些作品都大有背景,很值得认真探讨。早在明清时期,真仙岩石刻就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建国以后,经文物工作者的考察,真仙岩石刻于一九六三年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当年融水无文物保护机构,也无专业人员管理,加上有关保护的政策法令也不健全,对真仙岩石刻的保护,确实难以得到保障。一九六五年,某某机械厂看中了真仙岩这块遮阳避雨的风水宝地,在洞内大兴土木建造车间。他们无视洞中的珍贵文物,炸毁老君像,将上百件古代石刻用水泥浆浇铸于车间基座下,致使真仙岩石刻被毁四分之三,惨不忍睹。
$ p; D( K$ L7 m4 h" v5 F: I
. U- U5 @6 g" K* {       二、老子山等多处石刻" E7 H- y& A; Z4 I2 k/ p$ T9 g
       老子山在县城寿星南路末端。山高约200多米,远处即可看到岩壁上刻有一个“寿”字,年代不详,《徐霞客游记》中写“年代甚远”。山上有一大洞叫“寿星岩”,又名“揽胜岩”。洞前曾有清朝邑太史余清照所题“雄秀天然”匾。岩洞左侧至今尚存“寿”字石刻,系南宋郡守李桂高于宝祐三年所题,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右边石壁上有历代石刻共11处,部份已磨灭难辩,其中清学博士莫汝霖写的“览胜岩记”较为清晰。老子山1982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Z- ^% l3 Y& [/ P& t" t/ j8 W4 X. r. n
       刘公岩又名西峰岩。位于县城南郊1.5公里。岩洞口距地面约40米,洞口高约5米,宽约9米。洞口南壁上刻有“西峰之岩”、“题刘公岩诗”等宋代石刻多处。整个岩洞纵深500余米,自然形成5个大厅,洞口大厅右侧岩石上镌刻有“刘公岩”三字,为南宋理宗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重阳日刻。左侧石壁上有摩崖石刻《刘公岩记》、《刘公岩诗》及《西峯之岩》四大字等,为宝庆三年所书。右壁上还有三方重修刘公岩记,一方宋代,二方清代。据石刻所载,此处景致堪与“天下第一真仙之岩”的老君洞媲美,后因年久失修荒芜。到南宋宝庆年间,郡守刘继祖出面主持募捐,得钱八万重修此岩,故世人将西峰岩盖称刘公岩。1982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b0 j+ S$ k" G4 i

9 l6 q' d+ E2 A" J) K; s       徳岩位于刘公山南1500米,距刘公岩后洞出口约300米。洞内有摩崖石刻“德岩”和“弹子岩”字样。岩口东壁有“德岩记”,刊刻时间为元丰六年(公元1084年)。系北宋元丰六年钱师孟刻,另一方年久风化,无法辩认。洞口宽约8米,高约6米。洞内有宋代石刻多处,也因年久风化浸蚀,多数难以辨认,唯有洞口上方以隶书隽刻的“德岩”二字清晰可辩。洞内钟乳石颇多,景致各异。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其间玲珑穿穴,大率全山皆空,不可穷极,相互惊叹,得未曾有”。可见该岩之美。1982年4月,德岩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7 c0 @% B7 d+ P+ e
9 F2 \+ @  L1 j       玉华仙洞位于县城玉华西路玉华山腰间,距县城约三华里远。洞口距地面约10多米,高约5米,宽约6米,纵深20余米。洞壁刻有“玉华洞天”等宋代石刻十几处。南宋知州鲍卒然称它为“真神仙之宅”、“一洗世间土俗之气”。洞内有钟乳巨石,一似龙,一似虎。南宋嘉定年间游客唐彬把龙虎二石称“龙吟虎啸”并在洞壁上大书“玉华洞天”,宋微宗年间广州观察史黄松巡游到融城,又取名“玉华仙洞”,为旧融州八景之一。1982年4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h; ^0 w, }6 v3 [8 W% z# H/ j4 f( G' C! a/ z0 E
       刘公岩本来是观光胜地,此洞自然形成5个内洞,洞洞相连,天然景观各异,步步引人入胜,不料90年代末被采石者拦腰炸断,被破坏得面目全非。幸好摩崖在前洞,逃脱一劫。现在也变成了牛栏。) Z  e  H4 _- n1 M) C# e3 P6 L9 A9 Z

$ u/ O' {7 U. t5 ]5 ^8 l. a; y       玉华仙洞也一直是村民的牛栏,摩崖的一些字迹已模糊不清。1 a7 n4 E! t1 M2 |2 `; ]. y
" ^* k! {" P) K+ T% F- J% l! o8 {
       融水石刻唯一修复较好的要算老子山了。20世纪80年代后,老子山入住僧侣,自筹资金先后建起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堂、雷公塔、延生塔等,有效地保护了摩岩石刻的安全。洞前建有静观楼,洞内有念佛堂,立有木雕十八罗汉像。石阶两壁上有160尊罗汉浮雕像。
0 e# w; N; y7 ]6 h" o% B6 E7 z9 k- [1 |- M8 r( e
       三、感想及建议
- c* l+ r- x! h4 b/ K$ z  Y" }4 y       在我国,自古以来石刻是文字传媒的一种形式。其作品的产生,是作者将所见所闻的事件或事物即兴创作而成。因为有石匠在等待上石,这就限制了作者对作品进行修改润色的事件条件,在最大的程度上保存了作者对事物客观而直觉的叙述,避免了许多绘声绘色、添油加醋的夸张词汇,从而使其内容更具原始性。正因为如此,石刻作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是远远优于其它书刊的,被学界尊之为版本源头。融水石刻也是一样,为研究融水历史和广西乃至全国历史提供了最真实可信的资料,其重要性和珍贵价值是别的资料不可代替,也无与伦比的。- D) g( y3 J0 F3 ~
0 g% O' W' W3 T
       然而,就上述状况而言,我们对这些珍贵文物的保护,似乎差可人意。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缺乏人才,无法对融水石刻进行系统的深入研究,对其历史意义及价值缺乏认识。不研究就无法向社会进行宣传,当然人们也无法从获得相关知识,从而形成对这些文物的冷落。二是缺乏资金。因为保护文物所投入的费用,对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是间接的和长远的,不会起到吹慷见米的作用,往往被人们忽视,甚至不愿意陶钱办这些事。文物部门想保护,又因无经费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巴巴看着这些文化遗产自生自灭,空悲叹而已。
" r: ?" B( B, G$ v! s& g0 _/ S! Q6 n& o) i  T
       每一件文物都是唯一的,是不可再生的物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道理。如今工业发展,空气中含酸量不断加重,这就加快了石刻剥蚀的速度。事实证明我区其他市、县的个别古代石刻,因为体小,刻凿浅,就在近二十年中被剥蚀殆尽,已无字可读了。如果融水石刻因保护不善,一旦被毁,则会使融水人民失去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丢掉一种很重要的精神粮食。以后融水人研究家乡的历史,在需要这些资料时,却发现这些渴求文物已经不在了。当他们问起我们时,我们如何交待得去呢?因此,作为文物工作者,我深知保护好家乡的石刻,责无傍待,同时也刻不容缓。我觉得,在目前缺乏人才和资金的情况下,文物单位是否可以打报告,附上尽可能祥细的说明材料,找文化主管部门和县领导多作些汇报,争取县财政一些资金支持。然后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到外地相关单位走走看看,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制定短期和长远的方案,首先解决目前石刻保护最迫切的问题。接着便可以聘请一些行家到融水,对石刻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书籍出版之后,一方面可作“爱我家乡”的乡土教材,向乡镇,向学习推销,目的是加强文物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保护文物的意识。一方面可作资料向相关业务单位交换。再就是用来向县领导、区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宣传汇报,引起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重视。同时着手做关于融水石刻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如果成功,保护石刻的经费就有保障了。当然,以上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俗话说:千里征途,始于足下。如果我们不去尝试,第一步都不想走,又怎么会到达目的地呢?, C1 }  K  h" I/ e4 B& `
" n4 a2 Q4 n2 S! ?* A# c# g, R
       (文/刘敏,工作于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 |5 m9 y7 U" j: R0 D8 i, f

高手高手高高手

发表于 2014-12-31 15:06:0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融水有山水风景也有人文风景   但是都不是开发  全给破坏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1 17: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68#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1 17: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本帖最后由 撑绿竹 于 2014-12-31 18:56 编辑
3 b/ ^/ z7 t* L+ Q/ @
# W. E# P2 X  J4 S' O/ V/ ^永红厂后面打靶场的小溪边,有一块很有历史的石碑,用来做桥,太可惜了,希望有关部门去看看。我仔细看过,应该是老子山的功德碑,把它弄好,给附近的居民去看看,是否有他们祖先的大名,不好吗?

点评

我克找了,没见你讲滴那块碑,可以讲具体点位置咩?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4-20 19:2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2-31 23: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有错别字或者笔误#168#

点评

我的意思是,我很认真的看完了  发表于 2015-1-5 19:14
相比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发表于 2015-1-5 19:03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0: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太长了,没细看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 13: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力赞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 10: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大广场大屏幕下的墙角丢有一块古碑,好象也有点历史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4 17: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差点以前去考考古系,但是广西不是历史名城,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对于文物的热情,一直没有衰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5 19: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相信很多人有同感,想为融水的文物保护工作出一份力,但是又不知道从何做起。作者的文章拜读了,在加深对融水认识的同时,内心也非常沉痛。希望家乡的有识之士组织起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把融水的历史尽可能地保留给子孙后代!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