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3228|回复: 4

[古镇沿革] 融水县之贝江,是《太平寰宇记》中的融水县潭江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3 17: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融州融水县之“潭江”,就是今天的柳州融水县之贝江。《寰宇记》中有“融水”,水“在州北六百里连接叙州郎溪县界”。“叙州郎溪县”为今湖南会同-靖州-通道一带,则“融水”是今流经三江县的寻江;
/ s3 Z$ h) z, M有“浔水”,水“源出叙州西界”。则“浔水”为今柳江上游的都柳江,水从贵州榕江县等地来,源自靖州之西;5 R5 I( a" x- S: v1 h2 r, m
有“潭江”,“出黄水县西北当丽山”。古黄水县约在今融水县西,则“潭江”源自融水县西北,当是今“贝江”。4 @' s" Z+ v" U. W  q
“当丽”一词非汉族语,应是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记音。今贝江源头处有“同练”瑶族乡,处九万大山腹地。同练河发源于此地,流入贝江。“同练”与“当丽”语音近似,当丽之山应即是同练之山。9 H+ D8 V! o# G- z( s, ?$ C0 z! Q( B

3 S  D4 x- X) C* t1 g$ N北宋融水县仍有潭江地名,或也是汉潭中县在融水或融安的佐证。
" t' ~/ a6 T+ P( X% L: m: b4 c4 G
- t; I( H( q1 o0 i4 D

发表于 2017-5-15 21:45:28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你论证这个当丽山,私以为逻辑不大合理。跟杆洞中学的化学老师的逻辑思维有点类同。外,按道光志记载,潭水,即融水,即目前的融江。,虽然古书记载往往有误,但是我比较倾向于这个观点。。。按,民国罗城志载,滚贝、同练均已成村,,,具体可以克参考。。。道光罗城志好像也有记载,因手头上无书可翻,仅仅是供交流之用

点评

我所说的潭江,是指在《太平寰宇记》中的潭江称呼,指贝江。因为该文中融水、浔水都各有所指,分别应是古宜河与都柳江。 潭江指贝江,仅限于《寰宇记》中。至于别的志书,我不否认,融江、柳江自古称:潭水。 当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6 13:0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13: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昨夜清风 发表于 2017-5-15 21:45
$ w! J6 Y1 y" p你论证这个当丽山,私以为逻辑不大合理。跟杆洞中学的化学老师的逻辑思维有点类同。外,按道光志记载,潭水 ...
* D: F# `2 g9 x4 O* g; k
我所说的潭江,是指在《太平寰宇记》中的潭江称呼,指贝江。因为该文中融水、浔水都各有所指,分别应是古宜河与都柳江。
' k5 b0 J# |% R5 u潭江指贝江,仅限于《寰宇记》中。至于别的志书,我不否认,融江、柳江自古称:潭水。5 E1 {$ O  o0 m- C3 O' h# ?. v

8 Z4 |3 ^& i" j) G/ v2 c当丽与同练,来自于读音上的联系。正好贝江源头处有同练地名。这样的联系,当然不是十分把握。但内在的逻辑性,还是有一点的。
8 ^. m. t  C2 u$ b同练是清代成村,但这并不代表唐宋时这里的原住民语言中没有“同练”这个读音。应该是古老相传。很有可能就是对山水地方的命名。0 P3 z! {, f6 p$ O4 {( ]+ d
“同练”具体是什么意思,当然得去实地问村民。% \: p" O9 _3 V- J, [6 `" \2 s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5-16 18: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昨夜清风 于 2017-5-17 11:57 编辑 ) t% r5 B( f2 C- [- }4 S
江带龙城 发表于 2017-5-16 13:07* E. X5 a" ]; D; n7 B6 f
我所说的潭江,是指在《太平寰宇记》中的潭江称呼,指贝江。因为该文中融水、浔水都各有所指,分别应是古 ...
% x+ f) R' K; N. l8 J9 J8 E
谢谢回复。
$ }% R  N3 N8 y$ F" Y# u/ ^$ h3 U一、潭江,即融江。见如下史料:
3 X7 g2 H' \8 K$ }2 u  f7 m/ s1、《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九广西四》:潭江,县城东,一名融江,自怀远县流入,与县境诸水合流至柳城县而为柳江。今有浔阳渡,在县东南十五里,融水津渡处也,为往来要道。( r' }3 F0 m) G) n$ Z# Y4 _
2、《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二》:又北,则大江在东,自北而南,(即潭江,北自怀远、大融南来者。)
3、《明一统志》:潭江,在融县东,又名融水,源出怀远县,下流与背江、思回江、玉华江、丹江、灵寿溪水合,历柳城县入于柳江。
4、《粤西文载•卷十四志》:潭江,合县保江、浪溪诸水与龙江并入于栁。
5、清道光《融县志·卷二》:融江,即潭江。自貴州發源,至懷遠合潯、溶二江,入潭江,經城東而南,逶迤至柳城,會龍江、柳江,達潯、梧,東南折而入於海。(校勘:乾隆府志:達潯、梧,而西入於海。民抄本衍“而”字。乾隆府志附有案語云:按城南迎恩門外一小水入潭江,自出玉華洞。又南至橋頭一小水入潭江,出自西山。又南半里許至下郭一小水入潭江,出自老君洞靈壽溪。府志原“迎恩門外一小水如潭江”,今據後文更“如”字為“入”字。)
二、同练,在道光《罗城县志·卷一》中,称为“峝炼村”属通道镇。民国罗城县志第63页:蒙點村同練、高點、大蒙、如勞。
先是“峝炼”,然后再到“同练”,,,然后然后,再往前推,,可能就不是这个名词了,也可能是,,因资料缺如,不得而知。
三、道光罗城县志舆图:
3.png 1.png
5 h: ?+ W8 X. v+ S: q
私以为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读音类同来推论,这个方法并不是放哪里都准的,有些地方用了可能会奏效,但是这个是基于对史料的绝对掌握。。。。。。
7 a. G, M3 X+ y6 @5 h
以上仅仅属于自己的观点,欢迎讨论。
. ^9 ~" K. K+ A  M- y. @3 i

点评

首先,不能认为“贝江”或“背江”的这个“BEI”音,从来没变过。 《元和志》:“融溪水,在县北五十二里”。您认为这个“融溪水”是哪条河?是“潭水”(今融江——柳江)吗?如果是潭水融江柳江,它为什么在“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7-5-17 17:38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7:3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昨夜清风 发表于 2017-5-16 18:01% A, J' X. ~: n& @( ?1 a! Q# z
谢谢回复。
9 G) y4 N2 o! p一、潭江,即融江。见如下史料:/ B; ]- F( ?- z- @+ X3 C
1、《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九广西四》:潭江,县城东 ...
  S# X! q9 L9 M% L1 z
首先,不能认为“贝江”或“背江”的这个“BEI”音,从来没变过。3 f; ~) k4 g8 k9 X# m/ g
《元和志》:“融溪水,在县北五十二里”。您认为这个“融溪水”是哪条河?是“潭水”(今融江——柳江)吗?如果是潭水融江柳江,它为什么在“县北五十二里”?县东不远不就是吗?那么这个“融溪水”是不是今天的“贝江”?
& q, b9 [. g0 ]) C) H" r$ Y+ K8 i5 t; c7 f: C) q# S) \2 g

2 x& W, U7 `# t8 F- e7 w& {再来看《太平寰宇记》:
. i+ \8 E2 G" L“融水,在州北六百里连接叙州郎溪县界”;9 S: r: n3 d" K3 G0 e0 [. Q# [
“浔水,溪源出叙州西界”;
9 w1 {5 Y, b. q% Z/ O. q“潭江,出黄水县西北当丽山”。" h0 Y# e- Y$ G  b* Z
" H7 Y# x: i+ p: i2 |
, f! |" U. s% q7 i8 G5 F9 u! n
您来判断下,“融水”、“浔水”、“潭江”分别对应今天的那条河。: S4 l2 O& T& `9 z% W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17 19: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2345截图20170401173156.png : m2 h2 N/ _. |# D' V8 O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9-30 10: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贝江在汉代或即所谓“刚水”。
5 C# @- ^/ q( E+ r; _! t; P) L  l, ]# {$ i4 P# s
《汉志》“毋敛,刚水东至潭中入潭”。  汉潭中县即在今融水融安范围。; h1 m5 k4 |# L* N7 y
沿贝江上溯,可以看到一些地名的联系:' S5 }) x; ^6 W; j8 |; {$ `
刚边,刚山,甚至“滚贝”之滚,也是“刚”的转音。
  H. V6 y' m  \; k9 j6 W9 }# @% f
贝江的源头,即在汉代毋敛县地,这点,又是吻合的。( }/ K' B2 P) h- L, t7 r0 p) I
大家不必说明清方志如何如何记载,他们跟我的说法一样,都是去汉远矣,均属于推理考证,是平等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