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古今楹联大观》之融水县宗祠楹联补笔
# P/ t5 P' b; Y. Y( s·姚老庚
. V- R6 Y! ~1 P# F1 V3 b 近拜读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辑,2013年由中国图书出版社出版的《柳州古今楹联大观》,收集整理补笔如是: 7 {' M) u1 ~" t7 L, x5 }' D
洞口胡氏宗祠:在西廓村洞口屯,建于清末,2000年重修。悬山顶,砖木瓦结构,单进三开间布局,胡氏以“安定”堂为号,唐初称安定为泾州。后来成了胡姓的堂号,可见安定在胡姓历史上的地位。始祖源于胡遵,三国魏国大将,安定人。郡望,为安定郡,在今甘肃平凉地区及宁夏西部。其族由明永乐由江西临江府迁来,此为配联“安定启基惟积德;苏湖遗泽在传经。”、正堂联为:“吹嫖赌饮随沾一门,任他伶俐聪明,不算为佳子弟;仕农工商各安其份,纵未荣华富贵,何尝有忝祖宗”意在规劝族人固守做人本份、此为堂联:“先人岂为捕鱼,洞口问津留别墅;后裔谁同司马,桥头题柱壮高车。”胡遵女儿胡芳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贵嫔,从此成为外戚,权势更加显赫。南北朝时期,胡广后裔胡国珍之女胡充华成为北魏皇太后,胡姓步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从胡遵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安定临泾胡氏位至三公九卿及将军、太守者多达十余人,还出了两位皇太后、皇后,盛极一时。
( T# l$ \# n5 E" p) i4 d
6 y% G+ [* G& s: M, h, _6 f 东良梁氏宗祠:在东良村岭头屯,旧祠 始建于清代,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新祠 。其始祖乃由湘粤迁来融水。以“安定”为堂号,西汉元鼎三年设置,在东汉的几十年中是梁姓最为风光的时候。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其祖龛配有联:“夏阳一脉绵融水;安定行年识故家。”祠内尚有长联:“始祖逢公,长途跋涉,湘粤来融会手足奠乡邦,广开天地瓜瓞连绵,展望宏图尤灿烂;后贤族裔,众志回流,工农应世承木本思水源,重建宗祠英才屡起,相期兰桂更腾芳。”祠内有清代木匾“木本水源”、“祖考来格”、“世泽流芳”三块。梁姓大宗祠堂楹联便是佐证:安定流徽;夏阳延续。
8 k; f( p1 s: G/ o9 N; i7 H. U& l; v& y! d$ A" [: g" D
东良周氏宗祠:在东良村周家屯,清代旧建。砖木瓦结构,硬山顶,两进三开间布局,此为上厅前檐祠内柱联:“得姓于机,溯子烈分半,瓜瓞绵延谊戴脉;收族为敬,合宗方势响,云山苍翠乐同依。”《礼记·大传》:“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陈澔集说:“收,不离散也。宗道既尊,故族无离散”。
) z7 H2 S6 p x. e$ x9 r2 e8 c& j) O" R; f; C: i6 R+ c
东良龚氏宗祠:在东良村寺背屯,始建于清代,2001年重修。龚氏以“武陵”为堂号,并配有联“世泽溯自武陵,本而固,源而深,数百年瓜瓞流芳,南楚来融徇久远;家声振于渤海,功可建,捷可记,亿万代螽斯衍庆,东良聚族愈绵长。”其源是明代中期迁自湖南,郡望,武陵郡治今湖南淑浦县南。“渤海”故又有以“渤海传芳”作为堂号的。此指西汉山阳南平阳人龚遂,字少卿,以明经为昌邑王刘贺的郎中令,勇于谏诤。宣帝时,渤海和附近各郡因饥荒引起农民反抗,他任渤海太守,开仓借粮,奖励农桑,使农民归田,狱讼减少。后官水衡都尉,后世将他与黄霸作为“循吏”的代表。“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此为配联。今祠内尚存清融县志编纂路顺德所撰《龚氏宗祠碑记》及《同治甲戍年仲冬敬勒重修宗祠碑记》。
* V0 s9 `: A# y& \5 g& C/ {( \
) N% k3 M+ X% N 小村苏氏宗祠:在下廓村小村屯,建成于清道光二十五年。两进一井三开间布局,其族迁自湖北大汉口,苏氏堂号“武功”,内书“苏氏历代昭穆宗亲位”。武功堂苏氏为苏武的后裔。历史上武功县出过8位丞相,均为苏氏。后来武功苏氏大多外迁,均已武功为堂号。现每年清明节,都有各地武功堂苏氏回武功祭苏武墓。此为旁边配联:“融州渊源延万代;眉山继世永千秋。”、此为大门联:“昆吾德功,世代钟灵延世泽;眉山文彩,增繁毓秀振家声。”祠内有清道光《置田园碑记》、清光绪《善后章程祭祖田碑》。6 \& e7 u1 r' h! f, a
6 T$ X4 F6 V$ r) d" _
东阳杨氏宗祠:在东阳村红岭屯,于清光绪十八年建成。由湖广迁来,杨氏以“四知”为堂号,“四知”的典故,就来源于这位“清白吏”,西汉丞相杨敞之玄孙杨震作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有一次王密在夜里带着黄金到杨震家行贿。杨坚决不受,并严厉斥责他。王不死心,笑着说:“现在是深夜,地点在您的府上,决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义正词严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快出去。”后来杨氏因此以“四知”为堂号。有配联“始以湖广源流远;祖落东阳世泽长。”两进一井三开间布局,硬山顶,青砖木瓦结构,祠门前尚存清《杨氏族规》残碑。
' b. |' {7 K' C- K" D油榨卢氏宗祠:在荣山村油榨屯大将山,祠堂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内有清《鼎建卢氏宗祠碑序》、清《创建照墙碑记》,祠内墨绘建筑图两侧书写的对联:祠宏光世德;宇盛绍人文。前不久有一好事者抄:“范阳流世泽,卢邑开宗,华夏支藩源北国;光裕振家声,珠玑派行,神山苗裔遍南疆”的对联给我解,此不是广州神山镇卢氏大宗祠的堂号“光裕堂”的祠堂联吗?因为民国二十二年孙中山元配夫人卢慕贞,为书木匾“爱慕宁亲”四字,故记忆犹新矣。多有寄厚望于后代子孙能大有作为,光宗耀祖等之意。神州望族,山海名宗也。
5 Q* O' X$ f, s# n2 P
1 z4 s8 I4 j1 r2 w$ d 平地黄氏宗祠:在永乐乡平地村,祠堂联:奕叶祭微音诗书礼乐;连枝崇报本吁嗣蒸尝。 奕叶者,累世,代代也。子孙奕叶,继继绳绳。蒸尝:秋冬二祭,后泛指祭祀。骨肉缘枝叶,结交亦相因。其蒸尝继嗣置几筵,“黄氏宗枝长久远,族门奕叶永恒丰”。“饬伦纪重纲常克昭世守才云孝子慈孙,说诗书敦礼乐无忝先型便是敬宗尊祖”。这是祠堂里的一幅对联,意是:遵规守纪要克昭世守,也就是弃武修文,这样才是孝子慈孙;诗书礼乐要无忝先型,就是不给祖先丢脸,这样便是敬宗尊祖,不要给祖上丢脸,祖上就知足了。这是“慎终追远”,不忘“木本水源”的具体表现。
% w4 ~/ J. y) G9 t6 ?: W! I' _3 ? 宗祠是凝聚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一座座宗祠书写着各个姓氏的历史渊源,让人感受到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闲暇时随笔解读,此文一定会让你大饱眼福、受益匪浅的。1 ~, g# Q9 u6 x9 K
u( w" N5 n( K;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