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昨夜清风 于 2017-5-17 11:57 编辑 # R" K& J7 F$ m0 _5 C6 l
, b) W Z D1 e6 L4 z
谢谢回复。% a- a% J7 y$ j
一、潭江,即融江。见如下史料:
1 G# I e3 n8 |2 Z. L6 q+ g3 c1、《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九广西四》:潭江,县城东,一名融江,自怀远县流入,与县境诸水合流至柳城县而为柳江。今有浔阳渡,在县东南十五里,融水津渡处也,为往来要道。
& ^4 v0 ^7 d, v9 X2、《徐霞客游记•粤西游记二》:又北,则大江在东,自北而南,(即潭江,北自怀远、大融南来者。) 3、《明一统志》:潭江,在融县东,又名融水,源出怀远县,下流与背江、思回江、玉华江、丹江、灵寿溪水合,历柳城县入于柳江。 4、《粤西文载•卷十四志》:潭江,合县保江、浪溪诸水与龙江并入于栁。 5、清道光《融县志·卷二》:融江,即潭江。自貴州發源,至懷遠合潯、溶二江,入潭江,經城東而南,逶迤至柳城,會龍江、柳江,達潯、梧,東南折而入於海。(校勘:乾隆府志:達潯、梧,而西入於海。民抄本衍“而”字。乾隆府志附有案語云:按城南迎恩門外一小水入潭江,自出玉華洞。又南至橋頭一小水入潭江,出自西山。又南半里許至下郭一小水入潭江,出自老君洞靈壽溪。府志原“迎恩門外一小水如潭江”,今據後文更“如”字為“入”字。) 二、同练,在道光《罗城县志·卷一》中,称为“峝炼村”属通道镇。民国罗城县志第63页:蒙點村,同練、高點、大蒙、如勞。 先是“峝炼”,然后再到“同练”,,,然后然后,再往前推,,可能就不是这个名词了,也可能是,,因资料缺如,不得而知。 三、道光罗城县志舆图:
/ D1 L8 n* W. x& e" J O4 [私以为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读音类同来推论,这个方法并不是放哪里都准的,有些地方用了可能会奏效,但是这个是基于对史料的绝对掌握。。。。。。 3 m2 R9 A C4 v( X( G
以上仅仅属于自己的观点,欢迎讨论。 / U- V% Y: D' u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