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2557|回复: 15

[古镇讨论] 东良村得名与姓氏迁徙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4 07: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东良村得名与姓氏迁徙
/ r3 `1 D0 ?: |  h) C
东良村位于县城南部,距县城约9公里。村名得名有二说:一、寨子坐西向东,梁姓为村中大姓,原称东梁(《徐霞客游记》就写作“东梁”)因“梁”与“良”土拐话读音相同,改称东良;二、位于永乐乡东阳村东面,东阳村亦有梁姓,为“西梁”,东良梁姓居东,为“东梁(良)”,故名。清朝至民国时期称东良团,又因民国时期东良村寺门屯集市成圩,人们习惯称东良为“寺门圩”。1952年,改称寺门乡,1966年复改东良村(大队)。

4 E# A. e- o/ \
东良村共有25个自然屯,分别是——

4 S4 Q0 U) {+ L5 G# t
寺门  位于东良中部,为东良村民委员会所在地,因村子中的独底山脚建有“云山寺”一座,村子又位于寺庙大门一带,故名。有22187人。主要有梁、龚、黄三姓。梁姓是东良村的大姓之一,素有“五门六角”之说,“五门”分别指山脚、南门、回龙、北门、岭头五个自然屯;“六角”指梁姓在东良村共六房人。东良村各个自然屯的梁姓都属于“六房”的后人。梁姓约于明朝初年“自楚入融”,“楚”指湖南大巷口;龚姓亦为东良村大姓之一,分“上龚”与“下龚”两个宗祠,东良村各个自然屯的龚姓均属于这两个祠堂的族人。龚姓约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迁融;黄姓为东良村小姓,约于清朝初期从浙江省迁融。
  z. A# Q9 H, Q8 ^/ C: [0 o. S
南门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部约0.5公里,因村子寨门朝南,故名。全屯60户,277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 s: w9 ], ]* ~; M4 R' @! ^3 g
北门  位于东良村民驻地西部约0.5公里,因村子寨门朝北,故名。全屯29户,155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6 p6 j7 _8 {8 K& O' R: [0 _
大山园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部约1公里,因村子建在大山的’’边,故名。全屯41户,183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8 J9 V/ k2 f; r" D
南巷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东部约0.5公里,旧称香炉寨,进入寨门呈现两条巷道,北面为北巷,南面为南巷,故名。有28户,138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 g5 k: {! t0 `8 q
北巷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东面约0.5公里,旧称香炉寨,寨内有两条巷道,南面为南巷,北面为北巷,故名。有52户,228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 E$ _; n* h6 J
寺贝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的东面约1公里,原独底山脚建一寺取名“云山寺”,此屯座落在“云山寺”后,故取名寺背,“背”和“贝”同音,写成“寺贝”。有60户,262人,姓氏以龚姓居多。
( K: g( a, `, y$ y7 {- M) P8 ?# D
隆吉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面约1公里,因村子建在一个地理格局称狮子舞球’’的岭边,原称“隆舞寨”,“隆舞”与“六五”近音,又称六五寨,但认为六五只限11户不吉,后取名“隆吉”,(取兴隆吉庆之意),“龙”又与“隆”同音,写成“龙吉”。有355户,152人,姓氏以龚姓居多。

3 t3 q! g4 B8 V5 o6 v2 v4 B1 Q
康乐 俗称“谢家”。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面约1公里,该村建村之时,村民为祈求吉祥、健康、快乐之意,取名康乐。有28户,120人,姓氏以谢姓居多。谢姓约于明朝末年从湖南宝庆府(今邵阳市)迁融。

# ~$ c, P# Q& N, p. k: Y& p
梧村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部约4公里,建村时有一株大梧桐树,故名。有119户,533人,民族以汉族为主,姓氏以梁、杨姓居多。杨姓从小荣村迁来。
6 r/ Y( D/ X& S0 G' L2 m: r( J% X0 x
木干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面约1公里,建寨时,寨中有一株干枯的大枫树,故名。有49户,236人,姓氏以龚姓居多。
$ ~; U6 H) I. B5 j  o
大巷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面约1公里,该村建村较早,以前以一条较宽的巷子发展形成该村。有28户,117人,姓氏以谢姓居多。谢姓与康乐谢姓同宗。

% k  D9 _  c5 O! d7 W; \9 w5 a
贞吉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面约1公里,建村之时,取吉祥之意,了名贞吉。有50户,217人,姓氏以龚、谢姓居多。
$ q0 [3 h' G) k; R2 h' B7 i
黄坡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面约1.5公里。建村在黄坡地上,故名。有35户,158人,姓氏以龚姓居多。

+ u/ @6 I. d; R+ L2 p6 U+ K6 W
陆村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东南面约2公里,全村以陆姓为主,故名“陆村”。有136户,617人,姓氏以陆姓居多。陆姓约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从湖南大巷口迁融。

3 q/ i5 }7 M. g) E. V4 T% E
中洞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北面约2. 5公里,因寨子建在石山群的中间(融水人称为“洞”)故名。全屯68户,312人,姓氏以龚、周、梁姓居多。

3 ^  w; ^# [5 D" B- z4 ~
七一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南部约5公里,该村1971年从小荣村迁来,为纪念建村之年,故名“七一”。有10户,43人,姓氏以杨姓居多。
9 e1 Q' V) Q0 o. s, D% m
桐榴坪新村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北部约1.5公里,19967月,融水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融江河水倒灌,东良村发生内涝,大部分梁姓村屯遇涝,房屋倒塌。灾后有岭头、南门、北门、回龙、大山园等屯村民迁到地名桐榴坪建寨,故名“桐榴坪新村”。有60户,242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 v+ y! T; o) _: @- r( y
牛坪新村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南部约2. 5公里,19967月,融水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融水河水倒灌,东良村形成内涝,房屋倒塌。灾后有康乐、大巷,贞吉等屯村民迁到地名牛坪建村,故取名“牛坪新村”。有15户,65人,(2015年调查时,该屯只有两户9人)。姓氏有谢、龚两姓。

2 n4 I2 q) z. c6 y; a
回龙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北面约1公里,村后山脉如龙,故名“回龙”全屯79户,391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4 k; `& p& L3 v  R
寨锦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北部约0. 8公里,建村之时,取锦秀之意,故名“寨锦”。姓氏以梁姓居多。
- j) n" t- y  R- ]7 T& u
周家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面约1公里,全屯以周姓为主,故名“周家”有39户,168人。周姓祖籍地河南省,相传从湖南大巷口迁融,但何时迁融不详。
6 m1 ]( ]& [, S& Y$ `9 G. @
山脚  位于东良村民委驻地西面约1公里,因村子位于独底山脚,故名。有25户,97人,姓氏以梁姓居多。

4 l$ u  m- g+ m, }8 y
(户数人口数为2007年统计数;因调查不周,错漏甚多,请朱砂超市和东良籍网友帮忙纠正补充)

3 f+ y  k' c& Y, X& I9 E- \

( P% P  H7 X$ ]" p3 r' d4 m3 |

/ K( }6 ?  o$ \( \6 ~1 x; h( N

/ x1 T* \# h' q8 r- N

5 o& Q0 V2 }5 w0 V, E

2 N6 \$ t- ?% b$ V' }

& y# Q  D+ L6 C9 ?

# n3 K, x: i. w- {" n" p5 h
8 @2 X7 I5 h* e. Y4 ]2 u* U

! @2 `8 k/ A2 k& ~4 q, y3 w5 ^: T

发表于 2015-12-4 08:06:40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65寨35524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08:07:59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65寨355戶,152人?問該寨每戶幾多人?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明显写错了,请网友帮忙纠正。
7 n: V, z" O/ l' ~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09: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东良梧村邻德门

本帖最后由 王国绵 于 2015-12-4 23:13 编辑 # _$ X7 D7 z/ j
李氏装饰一 发表于 2015-12-4 08:570 s" U8 \2 b1 r0 [# k+ W
很详细,搭配个地图和图片&#26 ...

* H' g4 K5 J( N3 p& n8 q( L+ q) r+ h1 V; U3 }: h+ s2 ?6 b# F$ H) t1 {+ o

& D0 w# m5 U. h# o% f东良梧村德邻门
) [4 E" w# j3 T' m) i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0: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168##168##168#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2: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昨夜清风 于 2015-12-4 12:55 编辑 * v5 x! D  ~* x" T
7 G; d4 T1 L1 T7 {& B# F
顺手,弄两点,
: U- b2 {& n$ Y* c& I: L1 R第一、寺门圩,在道光融县志卷二中的圩市有记载:寺門圩,在東良村。所以楼主的第一段“又因民国时期东良村寺门屯集市成圩”,时间存疑。6 n" C# |/ d' o% o
第二、关于“中洞”的洞字说法:因寨子建在石山群的中间(融水人称为“洞”)。查了《康熙字典》:幽壑曰洞。又,壑,谷也。这里说的洞,应属这个意思,像西洞、达洞等,其他地方均有这种称呼,限于时间,未得详核。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在道光融县志中,達洞,達峝是可以互等的,估摸着是指达洞有某少数民族罢,,,未查过,所以在此请教。

点评

洞字在土拐话里面,除了说洞穴意外, 确实是说山与山之间的土地,有不开阔闭塞之意。比如说古鼎与东良之间的六洞,现修柳化电石厂那个地方 还有古鼎山安老村(有龙潭那个村),它们后山的山与山之间土地也叫洞。比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2-4 14:46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4: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王国绵 于 2015-12-4 22:36 编辑 / [2 r+ r& J; m; Q% Y; ]" Q
$ p) {3 A: S. v) }
关于东良寺门圩,我没查阅过旧志,只是听一位8O多岁的老人说的,这的确不够严谨;融水人一般称峰林谷地为洞",喊惯写惯了也就约定俗成为洞丁。佩服您治学严谨的态度。
0 }/ [0 Z$ p) d( u# |- }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4 14: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珠砂超市 于 2015-12-4 15:02 编辑
+ D7 K9 b3 ]' Y8 y( r9 V0 D
昨夜清风 发表于 2015-12-4 12:29* G; X2 f) v. y2 Z! f0 C& h8 f
顺手,弄两点,
$ R3 o; y' Y. z第一、寺门圩,在道光融县志卷二中的圩市有记载:寺門圩,在東良村。所以楼主的第一段“又 ...
9 H" j, S* F% H6 y3 s
洞字在土拐话里面,除了说洞穴意外,2 T- C6 E) t7 P6 C# T# N6 B) e+ v
确实是说山与山之间的土地,有不开阔闭塞之意。比如说古鼎与东良之间的六洞,现修柳化电石厂那个地方
- W1 |2 |7 g$ }3 f, x; r还有古鼎山安老村(有龙潭那个村),它们后山的山与山之间土地也叫洞。比如有叫白牛洞的。。。  g; |) u0 T3 p; @" |) E2 J& Y
一直不断深入,有好几个洞的叫法。5 M3 @0 l+ l1 ~1 z1 S3 D2 z
洞字,在土拐话里面还有一层意思是偏僻的,落后的,交通落后的地方。
+ L  i3 t# s! A' q  M比如说那里交通不便的,偏僻的,土拐话叫山窝洞KUE。/ P7 e# Q1 q1 w7 H; y" P+ \
像永乐乡的北高洛西方向的村落,很多人就叫‘洞楼(土拐音,意思是洞里面。)’
9 D) A4 c8 b6 ?' m3 J" ?) z关于寺们圩的说法,以前未通融水永乐和睦的公路以前,步行赶圩做买卖的时候,
* k, o3 _. Y  v8 ]2 u" z- }9 s东良正好是融水到和睦的交通节点。像大佛子凉亭啊,供赶路人休息。
6 V' S% _1 G! W像梧村与勾滩新村(71)的地方都有卖白粥的小摊,供人休息补充能量的。这一路上的东良,梧村,高桥,当年也是柳北抗日游击队活动非常活跃的地方,在每个村子里面都建有交通站。
% c" ]* N9 H6 H# k: Z3 K# B# a寺门圩对老一辈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家记忆尤深,以前是交易买卖的市场。( [& `7 j2 t0 z, _+ ]  H& y; L
但对我们70以后这班人来说,就是口口相传了。# J+ i: X3 l* B; v8 k

4 ?  W% M/ d+ j3 D4 c7 L" ?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4: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据调查:东华达洞因村背后有一大山洞得名,原来就直接称大洞,后改称达洞,因“大"与“达"音近故。达洞是汉族聚居村寨,以余姓居多,余姓约于清朝顺治年间从湖南大巷口迁至长安,清朝中期再从长安迁至达洞。达洞名坤余有容曾娶一苗族达配为妾,妾生之子余武章系广西乃至全国著名苗族艺术家。
# ?* o" k. P8 }, i' p1 Y! @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