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微电子学院暑期“三下乡”调研团来到融水县龙口村,通过与当地基层干部面对面座谈和实地走访当地产业的方式,了解近年来当地罗汉果产业发展态势,汲取致富经验,并积极为当地乡村振兴工作献言建策。
调查团队在龙口村政府合影
致富难,寻改变
“龙口村刚刚摘下贫困帽子不久。”村支书路祯雄向队伍介绍,“十几年前,龙口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自在山上种植的毛竹和杉木,这两种植物都需要多年时间成长,在此期间,大部分的村民会选择外出打工。”通过统计数据,调查团队了解到,在2010年,外出打工的村民占到了全村人口的20%,几乎是这个小村子的全部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流失的问题非常严重,对龙口村的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而外出打工的村民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生活水平仍然不能得到保证。针对这些问题,时任龙口村书记陈耿决心找到一条带领全村人民奔向小康的致富路。
调查团队和龙口村领导干部面对面座谈会
小果子,大经济
当调查团队走进龙口村时,村附近大大小小的山坡上都已经立起了木架,罗汉果攀依着木架成长,由远及近构成一幅壮观的景象,但在最开始,村中只有25亩土地种植了罗汉果。由于罗汉果成熟快,收益好,引起了陈书记的密切关注,他带队到“罗汉果之乡”桂林永福县开展调查研究,得出了罗汉果是最为适合龙口村种植的经济作物的结论,当地政府随即开始了鼓励罗汉果种植的一系列工作,如聘请种植专家传授先进经验,联系周边高校研究培育方法,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购罗汉果等等。这些工作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龙口村的罗汉果种植量水涨船高,到今年初,全村罗汉果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
早在2016年,党员贫困户冯文主动尝试种植了5亩罗汉果,当年就增收10000多元,成为当地的脱贫模范。如此高的利润吸引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通过种植罗汉果提高自身生活水平。小小的罗汉果,拉动了整个龙口村的集体经济发展。
调查团队参观当地罗汉果种植产业园
品牌化,新发展
利用罗汉果产业脱贫后,龙口村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将继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放在首位。由于罗汉果种植面积提升空间不大,当地政府将目光投向了产业升级上。打造的精包装罗汉果干果品牌提升了利润率,各类加工厂也为村民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同时,龙口村与融水县内几大电商平台达成合作销售协议,扩宽产品销售渠道,将“生产端+销售端”协同迈向产业升级道路,为龙口村的小康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村副主任钟郑福向团队介绍,未来龙口村将继续开发罗汉果系列产品,如“罗汉果杯茶”“罗汉果茶包”等。同时,调研团队为产品优化也提出了改进的一些建议。
调查团队参观龙口村罗汉果加工基地
下一步,龙口村将继续发展壮大龙口村的罗汉果种植产业,通过产业高端化和行业专业化,深挖线上平台销售渠道潜力,打造产业化发展一条龙。同时,持续实施“造血”行动,培养急需的高端人才,提高规模效应,为村集体创造更大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