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31858|回复: 158

官方发声:别让芦笙比响盖过柴米油盐!是时候给 "比响热" 降降温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月月办、村村赛” 的芦笙比响,终于迎来了官方的 “降温” 倡议!近日,白云乡人民政府发布《移风易俗暨规范芦笙比响活动倡议书》,直指当前芦笙比响活动 “举办过频、耗费过大” 的问题,这份直面民生负担的倡议一经发布,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网友们纷纷评论支持倡议,给倡议点赞。

未标题-1122.jpg

       芦笙声里的隐忧:当文化活动变成 “生计拖累”
       “以前盼着过节听芦笙,现在怕过节办比赛!” 倡议里提到的 “负担”,是不少村民实实在在的困扰。有村民评论到:“早就该倡导,这是没有必要的浪费,从开始的自愿捐款,到现在强制按户按人头集资,这开支可不小,加重经济负担”。

       更让大家头疼的是奖品的 “竞赛”。原本象征荣誉的奖励,渐渐变成了 “比谁奖的牲畜多、实物贵”。频繁的活动加上沉重的奖品负担,让芦笙比响从 “文化盛宴” 变成了 “生活枷锁”。有人无奈表示:“现在不是‘以笙会友’,是‘以笙累人’,芦笙白天吹到夜,哪还有心思琢磨怎么赚钱过日子?”

未标题-2.jpg

       官方倡议指明方向:减负担,才能让文化真正 “活” 下去
       其实,村民的吐槽和困扰,正是白云乡发布这份倡议的初衷。倡议里明确提出的 “减少活动频率”、“规范奖项设置”、“杜绝盲目筹款”,每一条都精准戳中痛点 ——

       不再追求 “月月办、村村赛”,而是结合传统节日集中开展,让村民能腾出时间务农、务工,保障家庭收入;
       不再用高额牲畜、贵重实物当奖品,转而用苗绣、竹编、民族文化书籍等有文化意义的物品替代,减少攀比;
       不再搞强制集资,而是通过乡贤资助、合理自筹等多元方式解决费用,避免邻里因筹款闹矛盾。

       这些建议,不是要否定芦笙比响的文化价值,而是要让这项传统活动回归初心。就像有网友在评论里说的:“我们爱芦笙,爱的是它能聚乡情、传文化,不是爱它让我们没时间赚钱、没精力过日子。”

未标题-3.jpg
2025年融水部分芦笙比响大赛海报

       别让芦笙声盖过柴米油盐,一起给 “比响热” 降降温
       芦笙的旋律再动听,也抵不过柴米油盐的实在,文化的传承再重要,也不能以牺牲村民的生计为代价。白云乡的官方倡议,既是对传统活动的 “纠偏”,更是对民生需求的回应。

微信截图_20250823010518.jpg

       在此也想呼吁所有村民:让我们响应这份倡议,把芦笙比响的频率降下来,把物质攀比的风气压下去,让活动不再占用过多生产时间,不再加重家庭经济负担。当大家能安心赚钱、踏实过日子,再在重要节日里聚在一起,听一堂纯粹的芦笙,那时候的旋律,才真正有文化的温度,有生活的底气。

       毕竟,只有日子过红火了,芦笙声才能真正传得远、响得久。你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发表于 昨天 02:20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耐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2:34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古时吹芦笙是等秋收结束后吹的,是庆祝收获满满的喜悦!至农历正月尾后不允许吹了。现在,吹芦笙拿作当饭吃!
收起回复
亚贰戈 : 讲得好
昨天 09:37 来自广西 回复
林木森 : 不是秋收过后吹,准确的说是新禾节可以吹一天,中秋节过后就可以正常吹了,而春社过后又禁止吹了,每年都是这样的。不管谁家有白事的也可以吹五六把吹一天,而带小孩第一次走娘家阿舅的也可以(而且是必须的)吹一把小芦笙,这是苗家关于芦笙的一些准吹风俗!
昨天 12:53 来自广西 回复
人参和醋不相逢 : 有句话我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昨天 13:20 来自广西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3:21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4:24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本来是稀有的欢庆时节,却变成了家常便饭。就像以前过年的时候才有丰富的美酒佳肴,现在却几乎每时每刻都可以享受到,所以现在的人都觉得过年没有意思。当一个稀有的物品变成随手可得就不觉得有什么好看头了,有可能时间一长还会成为累赘。
收起回复
讲实话的人 : 你的观点完全正确。
昨天 05:50 来自广西 回复
亚贰戈 : 正确
昨天 09:37 来自广西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5:03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没怕滴  天天吹嘛没要紧开心一天是一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5:14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非常支持以前村里面集资换新芦笙的时候还捐钱的、后面见他们搞多来,属实没必要,后面懒得捐了,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5:26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不是日日吹,月月办怎么称得上百节之乡,千节之乡,万节之乡?之前我讲过现在苗族人民真的有这么欢乐吗?不用做工天天吹芦笙肚子会饱,钱会自己入口袋吗?明年的新农会费用准备好了吗?买米,买油盐的钱都有在袋里了吗?有人讲我瞎操心,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5:47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昨天 05:50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讲老实话,现在芦笙吹响比赛,没有什么观赏性了,再这样下去,看的人越来越少。一到比赛,只能听声音。这个有什么看头?好怀念十五,六年前的芦笙比赛,那时候比的是服装,还有各种舞蹈动作,各种队型,以及不同的道具。。。。。等。
收起回复
昨天 10:15 来自广西 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