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安全饮水不再难 苗山30万农村人口饮上了“公家水”
在农村居住过的人,很多都有要到水井山沟大河里面挑水的经历,路程很遥远,担着水十分辛苦。如今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村里陆陆续续新建了加压泵站,水管铺到了群众家门口,拧开水龙头就有水。在大苗山的深处,越来越多的群众正在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公家水”。
融水镇新安村小卜屯地处县城北部的贝江河畔,虽坐落在青山环抱之中,但水源并不充足。2008年以前,村里的群众采用山塘水,但由于山塘容量小,水质和水量受气候影响大,每逢干旱的冬春季节,村民仍饱受断水之苦。2018年,随着该村脱贫摘帽项目实施,进行了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工程,在十几里外的云际山设置水源点,铺设新水管,如今全村398人用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的梦想已变为现实,看着整改项目建成的新安村村支书董任桥感慨万分。
董任桥回忆到:“我们村里原来用水都是去河边挑的,后来发展到几家几户联合到山里面去引水过来,每到冬天的时候水又没了,又要重新到河边去挑,现在政府帮我们建了大水池,大家在饮水方面得到了保障。”
新安村群众正在使用自来水新安村小博屯饮水项目为农村饮水安全和节水改造融合项目,2018年建设完工。共投资250.63万元,新建1座300m3蓄水池,新建水质净化室一座,安装水处理设备1套,修复农村群众饮水输配水管网,同时设计灌溉面积1495亩,改造加固排洪沟渠1.724千米,新铺设饮水管道11.496千米。项目建成后有效解决了群众饮水安全不稳定的问题,助推乡村振兴、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融水镇新安村小龙虾养殖基地一角
农村群众从喝水难到有水喝,从挑水饮到用上自来水,逐步实现从“喝上水”到“喝方便水”再到“喝放心水”的转变,从根本上破解了长期以来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为脱贫攻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的新安村靠着饮水安全项目实施,把大山深处的山泉水引到村里的田地,建成了占地200多亩的优质小龙虾养殖基地,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经营,可为村上增加每年2万多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通过吸收村上的贫困户到基地打工和群众土地流转的租金,让曾经的新安村从贫困村变成产业发展、生机勃勃的奋斗致富村。
融水镇新安村第一书记 李理智正在查看小龙虾“随着节水改造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新安村的饮水安全保障的问题,助推了新安村集体产业的发展,为新安村的小龙虾养殖基地、黄金百香果种植基地等集体产业的用水提供了保障,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融水县融水镇新安村第一书记李理智高兴地说。
正在施工的新安村饮水安全保障项目后续建设告别打井取水、山塘引水的日子,和城市居民一样喝上自来水,是很多农村群众的梦想。同样是水,也给融水镇罗龙村陶庆新一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据她介绍,罗龙村位于融水县跟融安县的交界处,水资源匮乏,村民以往用水,都是靠村上祖辈在村子深处开凿留下的一口古井供给,井水口位于村尾的田边处,每次取水村民都得行走在村里的石板路上,随着时光流逝,很多石块都被雨水冲散,漏出光秃秃的泥巴。陶庆新说,挑水难,还得选平一点的路,这样才不会滑倒。因为水井深度不足,进入旱季遇到井水干涸,大家也只能去其他地方挑水用,用水难成了村民的一块心病。陶庆新带记者探寻村上古井
陶庆新回忆到:“以前我们挑水很辛苦,早上要挑,晚上还要挑,下雨天也要挑,现在水龙头装到我们家,有公家水吃了,特别方便。”
罗龙村原水源地古井遗留部分群众取水水泵陶庆新所说的公家水,正是得益于今年融水镇罗龙村滩底革命老区饮水工程的建设,该项目总投资62.23万元,受益人口220户10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80人,新建加压泵房1间,新建机井、机井泵房1间,新建100m3水池1座,抽水管500m,配水管7440m,入户管4400m;配套简易型消毒投加器1套,闸阀井1座,附属配套闸阀16个。为做好村上群众安全饮用水的后续管理和持续服务,罗龙村村两委还通过组织管理委员会,通过村民大会同意,采取公示的方式,收取并使用群众用水的费用。融水镇罗龙村水费收缴使用公示
融水镇罗龙村村支书陶保亮说:“我们收的水费主要用于支付水泵的电费,还有管道的维护费,有了后期的维护,才能保证整个罗龙村群众的饮水正常,大家都很放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带来的“活水”,已源源不断地注入苗山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近年来,融水县通过科学谋划、整合资金,突出重点、落实保障,县乡联动,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县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融水镇罗龙村原水源地古井取水小路按照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指标考核要求,融水科学谋划,认真开展饮水项目前期工作。在设计基础资料搜集过程中,摸清贫困户人口、住房、务工等现状信息,注重与项目村屯负责人、第一书记的沟通,确保设计成果满足整村供水需求。在资金上,除全面落实中央、自治区和柳州市补助资金外,不足的部分,通过财政统筹整合解决,全力确保饮水安全项目工程资金需求;同时,面对项目分布点多面广、交通不便,监管难度大,采取“部门指导、乡村跟踪、群众参与”的项目监管模式,突出重点、落实保障。在项目公示、施工协调、工程质量、项目验收、运行管理等关键环节上,让乡村干部、第一书记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项目监督管理;认真落实项目公示、项目法人、工程监理、资金台账、项目验收、档案管理等制度;及时组织有关部门、乡镇和参建单位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推动项目建设;通过专题会议、现场督导、集体约谈、发函通报和群众监督等形式,加强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管理。
融水镇罗龙村的农村安全饮水项目蓄水池据悉,2016年以来,融水累计投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资金1.23亿元,解决了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其中,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7.08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今年,融水县投资3711万元,建设132处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来源:秀美融水风情苗乡、图文记者丨秦胜聪 欧振波 实习生:贾佳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