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301|回复: 0

一点一画、一染一晒!融水苗寨里,她们让美在布上“盛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11月13日清晨,大苗山深处云雾缭绕。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雨卜苗寨里,48岁的贾霞和74岁的婆婆梁桂秋,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这对婆媳,不仅是家人,更是蜡染路上的同行人——她们都是寨里公认的蜡染好手,也是这项技艺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ScreenShot_2025-11-15_150112_194.jpg
婆媳俩在深山里寻找可以取浆制蜡的枫树。

      火塘上的蜡正咕嘟冒泡,贾霞小心照看着温度。“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配方,枫树浆加牛油或羊油,温度要刚好。”她说。

ScreenShot_2025-11-15_150123_548.jpg
每次蜡染前,贾霞都专心致志地作画。

ScreenShot_2025-11-15_150133_502.jpg
11月13日,等待布料染色的空闲之余,婆媳俩拿着一件昔日蜡染作品聊了起来。

      作画开始,贾霞执笔,婆婆梁桂秋在旁静静看着,眼里带着赞许。不用图样,不量尺寸,手腕轻转间,飞鸟山花便在布上浮现。蜡迹很快凝结,像开在布上的浅色小花。“我从小跟着妈妈学,嫁过来后就跟着婆婆学。”贾霞边画边说。

      梁桂秋接过画好的布,仔细查看每一笔。20多年来,这样的场景每个秋冬季节里都在上演。她们共同劳作,蜡染早已超越了手艺,成为婆媳之间独特的沟通语言。检查完毕,贾霞把布浸入染缸——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植物染料要反复浸染多次,每次都要把握好时间。

ScreenShot_2025-11-15_150142_930.jpg
贾霞将布料浸泡染色。

      “你看,蜡裂开的地方,会染出独一无二的花纹。”贾霞指着缸里的布说,“就像每家每户的婆媳,相处方式不同,染出的布也各有各的美。”

ScreenShot_2025-11-15_150152_109.jpg
梁桂秋检查首次浸泡后布料的染色效果。

      待布染透,婆媳俩一起把稻草灰洒在布上,倒入热水浸泡,然后换凉水漂洗。如此反复多次后,蜡渐渐融化,蓝底上显出白净的图案——刚才画的纹样,此刻都活了过来。最后一起晾布时,山风吹过,那些太阳纹、鸟羽纹在阳光下轻轻摆动。

ScreenShot_2025-11-15_150202_990.jpg
7月29日,贾霞制作植物染料蓝靛水。

      据了解,这项始于秦汉的技艺,在大山里代代相传。2014年,苗族蜡染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贾霞和梁桂秋来说,蜡染不只是一门手艺,更是两代人之间的纽带。如今,贾霞也开始教年轻姑娘们学艺,就像当年婆婆教她一样。一点一画、一染一晒,蜡染在婆媳手中延续,就像山涧流水,绵绵不绝。

ScreenShot_2025-11-15_150214_619.jpg
11月13日,婆媳俩让村里的年轻姑娘穿上她们用蜡染布料制作的苗族衣服,在风景如画的雨卜苗寨里取景拍摄。
(来源:柳州1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手机版|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