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445|回复: 3

蒋励常年谱初稿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13 18: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蒋励常年谱初稿
弁言:蒋励常(1751—1838),字道之,号岳麓,广西全州人。曾任融县训导一职,在《清史列传》卷七五《循吏列传》有传,为清代全州名儒。关于蒋氏的研究,前人已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此不容赘述。然对于年谱一事,一直是无人问津,今不自量力,略将其标示如下,以待方家批评:
乾隆十六年 辛未(1751)   1
是年九月二十四日巳时生于全州。其父蒋振阊尚未中举,读书于里第。祖父蒋秀为雍正壬子科举人(公历1732年),时仍在全州等待部铨。
乾隆十七年 壬申(1752)   2
是年父蒋振阊壬申恩科中举,随祖父蒋秀赴京谒选。祖父被选任为河南泌阳知县,蒋振阊随父赴任所;蒋励常随乳母归里,遇虎不惊,《行述》有言:年二岁,受哺乳媪,媪偶携至其家,家故近山,媪出汲,卧府君于床,返舍则一虎蹲床前,媪大号狂奔,虎逸去,入视府君嬉笑如故。
乾隆十九年   甲戌(1754)   4
入家塾。《行述》:读书必求疏解大义,始得成诵。是年祖母谢氏卒。
乾隆二十年   乙亥(1755)    5
是年,祖父蒋秀罢河南泌阳知县归里,其父亦随之;至小性孝,《行述》有言:先王大母家居,偶病渴思蔗,府君方五岁,时数里外有蔗圃,贸然往觅,园丁询之,惊异,畀蔗负之归。府君虽幼,辄能承欢笑,友顺昆季,庭除无杂言。
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1761) 11
是年父蒋振阊,官陕西安定县。
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1764) 14
是年祖父蒋秀卒,蒋振阊辞官归里,守孝三载。
乾隆三十年 乙酉 (1765) 15
应童子试,列坐堂上,群苦暑,府君衣冠危坐,文义精奥,学使奇之,遂入彀;在学塾里,不知向学,读书苦于记忆,五经尚未卒业,父蒋振阊患之,并积极为蒋励常物色先生。
乾隆三十一年   丙戌(1766) 16
是年父蒋振阊令其从族叔蒋蓬南先生游学;始潜心存诚、主敬之学,纂辑性理诸书。
乾隆三十五年  庚寅(1770) 20
是年父蒋振阊官四川平武知县,蒋励常随侍;时值大小金川用兵,蒋励常,即留心武备,批注武经,并辑古今名臣治谱。
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1772) 22
是年父蒋振阊兼理龙安府事,时值清军攻小金川,军需络绎,诸县苦于供应;蒋励常即佐其父办理政事,亲为设法调护军需。
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1773) 23
是年随父蒋振阊总理金川南路科多、章谷、佳举、巴底、楚卡等处台站,设法确保粮运畅通;蒋励常,常怀仁心,凡遇病者,亲为诊治。
乾隆四十年 乙未(1775)   25
是年父蒋振阊移办金川西路则朗丫口等处台站;春,随父督役修治龙沟高坎一带道路;八月,清军攻大金川噶拉依,军需紧急,父子蒋氏昼夜督役趱运;是时土番放甲霸,率众欲劫粮饷,蒋励常侦知其秘,随令兵役击之于金川噶喇穆;后协办金川南路迁站诸事。
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1776) 26岁
是年大小金川事定,父蒋振阊留办大金川勒乌围屯田屯粮及善后事务;蒋励常审视形势考量夷情,酌定一切应行事宜,并讨论古今屯田利弊,条陈十余事上之。事竣,随父返平武。
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1777) 27
是年父蒋振阊迁官直隶吴桥县,蒋励常于平武继娶王氏,并携之归里。
乾隆四十五年 庚子(1780) 30
是年参加庚子省试,中副榜第一。
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1786) 36
是年中丙午科举人,领乡荐,辄辗赴父任所,期间每间隔一年回全州一次。
乾隆五十五年 庚戌(1790) 40
是年春,赴京参加会试,期间与罗碧泉游;时蒋励常四十仍无子,亲友劝其置妾,终以妻王氏劳累,不忍置妾。
乾隆五十八年 癸丑(1793)   43
是年子蒋启生;秋,父蒋振阊卒于直隶新乐县,蒋励常扶梓归里;作《先考事述》一文。
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1794) 44
是年在家戴孝;作有《蒋思远墓表》一文。
乾隆六十年   乙卯(1795) 45
是年子蒋启生。
嘉庆元年    丙辰(1796)    46
是年母谢氏卒,葬之岳岭,蒋励常即编茅墓侧,以示行孝;就立学舍,讲授其中;作有《岳麓说》、《广福桥记》、《翥凤亭记》等。
嘉庆二年    丁巳(1797)   47
是年作有《柴堂庵石桥记》、《<赏花诗草>序》诸文。
嘉庆三年   戊午(1798)   48
是年春参加会试未售;子蒋启奂生;时全州大旱,谷不登,蒋励常贷钱数百缗货麦于家,给里人分种之,不取值;作文有《重修柴候祠记》。
嘉庆四年    己未(1799)   49
是年全州遇大水,饥民啸聚劫掠。知州将请兵诛剿,蒋励常止之曰:贫民苦饥食,非谋不轨也。谕之可立散。州牧难其人,蒋慨然请行,且请先发赈以安众心,即单骑往,晓以祸福,咸感泣听命,率其渠诣州首罪,境赖以安。
嘉庆六年   辛酉(1801)   51
是年遇大挑,列二等补融县训导一职,携带子启、启、启奂诸亲赶赴融县;十月,作《刘封翁六十寿序》一文;另有《文昌庙碑记》一文亦是作于辛酉年。
嘉庆七年    壬戌(1802)   52
是年夏与友登融县独秀山,并作有《独秀山记》一文。
嘉庆八年    癸亥(1803)    53
是年七月贺刘时翁八十寿并作文,为官间,不忘与季弟通信,有文如《与季弟书》、《刘时翁八十寿序》。
嘉庆十年    乙丑(1805)   55
是年中丞汪某,欲调补蒋励常为西隆州训导,不意布政使书吏黄某先知之,遇索赇,后引疾归里;作有《与云亭四兄书》。
嘉庆十一年   乙丑(1806)   56
是年三月贺赵翁寿;临行前与诸生告别;作有《赵翁寿序》、《告归留别诸生》。
嘉庆十二年   丙寅(1807)   57
是年辞融县训导归里,惟载菊花数十种列植庭院,并贻赠亲族;作有《得佳菊记》一文。
嘉庆十五年    庚午(1810) 60
是年作有《答谢稼轩书》一文。
嘉庆十七年   壬申(1812)   62
是年全州知县聘请蒋励常主讲清湘书院,凡十载;尝手植二桑于讲堂前;作有《<拮英集>后》、《蒋戒非先生墓志铭》二文。
嘉庆十九年   甲戌(1814)   64
是年作有《龙山神祠记》、《会昌尉高君桐庵六十寿序》二文。
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1816) 66
是年子蒋启中举,期间作有《邓孺人行状》、《川沙同知蒋培园先生墓表》二文。
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1818)  68
是年子蒋启中举。   
嘉庆二十四年 乙卯(1819)  69岁
是年长孙蒋琦龄生,作有《长孙琦龄字申甫说》、《家文定公祠堂碑记》、《养正编》。
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1820) 70
是年作有《刘孺人寿文》、《祷雨文》。
道光元年    辛巳(1821)    71
是年朝廷诏举孝廉方正,州人推蒋励常请于官,蒋以盛名不易称,卒不就。
道光二年    壬午(1822)    72
是年子蒋启奂中举;子蒋启中进士,后以知县分发江西,初署广昌县篆,蒋励常著《官箴十二则》寄示,另有《戒次子启书》一文。
道光四年   甲申(1824)    74
是年到子蒋启任所生活,作有《保甲论》、《题魏叔子<看竹图>》、《重修清湘书院启》诸文。
道光五年    乙酉(1825)    75
是年客会昌,作有《梁孺人暨其妇毛孺人寿序》一文。
道光七年   丁亥(1827)    77
是年作《璜溪书院圣像碑考》、《太学生琼林蒋君墓志铭》二文。
道光九年    己丑(1829)   79
是年受封文林郎。
道光十年   庚寅(1930)    80
是年妻王氏离世,同子蒋启等回全州。
道光十一年 辛卯(1831)   81
是年在乡设立义仓,储谷以赡贫乏,设收放规条,呈官立案,为经久计;作有《敦睦堂义仓记》、《式谷堂义仓记》。
道光十四年   甲午(1834)   84
是年长孙蒋琦龄乡试获榜首,蒋励常以其少年获名,训戒俞切;作有《两餐约》。
道光十五年  乙未(1835) 85
是年全州大蝗。蒋励常设法率众驱捕,遵钦定康济录,并采北省捕蝗诸法刊布远近;作有《捕蝗约》。
道光十六年   丙申(1836)   86
是年湖南武冈匪蓝正樽滋事,邻邑震动;蒋励常命子蒋启奂董属乡人,讲求团练守御之法,地方籍以静镇。
道光十八年   戊戌(1838)   88
是年春,子蒋启奂死;九月二十二三日,蒋励常患泻泄,二十七日遂卒;
道光十九年   己亥(1839)   已卒
是年三月初四,附葬于岳岭,与妻王氏合墓,为母谢氏坟右处。
参考文献:
【1】袁志成.《<蒋励常诗文集>校注》[C].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杨端.《<问梅轩诗草偶存>校注》[C].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彭陟焱
.《乾隆朝大小金川之役研究》[C].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4】黄昆山等修.《全县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
【5】清·蒋励常.《岳麓文集》[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楼主| 发表于 2014-2-13 18:51:5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蒋氏<独秀山记>一文,之前做了简单的注释,见:http://www.rshao.com/thread-28174-1-1.html,,,,,欢迎各位方家批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13 19:36: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167#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 15: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夜读清·蒋励常《独秀山记 》 随想

·姚老庚

嘉庆七年,壬戌(1802)夏,清代融县教渝蒋励常与友登融县独秀山,并作有《独秀山记》文曰:

融城西里许,有山名独秀。颠崖峻削,崛起平坡中,盖众山之特立者。山半石台数处,邑人构屋其上,凿石通径,护以短垣,曲折以登。其中为佛堂,循崖而西为大士阁。佛堂东附崖筑小亭,东上近颠,则文昌阁也。屋仅数区,布置天成,雅饶逸趣。山之外,群峰环峙,若拱若揖,远近无虑千百。而其东南,则环以融水,山色波光,遥遥辉映。所以登高而远视,游目而骋怀,真胜境也。

壬戌夏,偕同人登焉。遍历诸胜,还憩亭中。客有询余者曰:“此山与在桂林者孰胜?”余曰:“桂林者奇特,此山周正,两不相上下也。”曰:“形家谓桂林人文之胜,钟由独秀,今融之人士,英明而秀发无异桂林,非此山之灵使然耶?”余曰:“是则在人,非山之灵也。使融而有人,奚事此山;使融而无人,虽有此山数十奚益哉?方今重熙累洽,文教覃敷,融之人士方日孜孜焉,争自濯磨,以仰副圣天子作人之雅意,而渐臻于人文之极盛。议者不察其所以致此者,由国家涵濡之久,与邑人感奋之深,而独归功于此山,恐此山不任受功也。”客复难之曰:“崧生岳降,载在诗篇,此山既与众异,宜有以钟其秀于人。洵如子言,是山之块然者徒具。此形耳,于人何补焉?今吾子司教导于是,士风之劣者,惟吾子得新之,文教之,颓者惟吾子得振之,然则人文盛否,责将在子,乃独为融之人是望,是又何异山之块然徒具有此形乎?”余闻而自失者久之,继乃避席谢曰:“善哉,子之为是言也。余敢勿兢兢以勉从吾子之箴!”归,即书其言于厅事之左,用以自警焉。

蒋励常记事写人最大的特色在于着眼于现实生活中的平常人。笔者网上有幸与资深学者古钟先生交流,其有译文专注为证:“融城西里许”之西,疑为四,因独秀山处融城之北。袁志成《<蒋励常诗文集>校注》亦如是,愚疑为刊刻之失;注“壬戌夏,偕同人登焉”蒋氏在乾隆四十五年中省试副榜第一,1802年间任教谕第二年,辛酉(1801年)51岁,是年遇大挑,列二等补融县训导一职,携带子启徴、启敭、启奂诸亲赶赴融县初任。其喜好修心养性之术,著有《岳麓文集》、《蒙养编》、《类藻引注》4卷、《十室遗语》12卷、《医学纂要》、《湘皋集》等书,在《清史列传》卷七五《循吏列传》有传记。

盛世光环下的文坛异葩蒋氏,为桐城一派。然此文清丽自然,如此借景抒情之作亦未见拳拳与考据,颇有欧公遗风,其文错落有致。字斟句酌,觉得此是为融城一隅的独秀山量身定做,与史料对于此山的介绍有多处的吻合:“此文名写游记,实写性理。写融城独秀山之巅峭削,山顶文昌阁布置天成,饶有雅趣,然亭中休息时与友人的问答则笔锋突转,阐述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人文之盛才是山灵的必备因素”。游山如读史,看水如观画,古钟先生曰:“文章,唯一的亮点在于“客”偷换了概念,之前仅言山之孤峰兀立,后竟以山喻人,且是引经据典,谈得头头是道”。

无独有偶《二十一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九·广西四》载独秀山:“挺然秀发,上干云霄”。让人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又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博士生讲师袁志成文曰:“寥寥几笔即描绘了融城独秀山的全藐,由山之巅崖到半山石屋、佛堂,再写山外群峰、融水波光潋滟、相互辉映”。说到这里,就有个问题,蒋氏仅仅是因为朋友的小滑头,就对他大赞其言么?蒋励常的《独秀山》虽未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但笔端流淌的意韵还是让人念念不忘。无牵无延没有半点的伏笔

突起,这实在算得上一种品格了。对独秀山的描叙非常精彩,让人知道了以前独秀山的全貌,也令人神往。

当然,事情不会如此简单。辛酉年(1801年)蒋氏到融州任教谕,他本人有才又有家势,携家带口的来融任职,肯定是自以为怀才不遇,心中很是不爽,不爽之后便有些情绪,那必然就是工作上不作为,不给力了。待到1802年,他的朋友,就是借此游独秀山,来暗暗劝道他,要好好干活,如此可见,他朋友说话的水平还是不错呵。果不其然,蒋氏仅在融呆了六年。他是不甘沉沦,不甘平庸,不肯行贿蠹吏,愤而辞去融县训导一职,回归故里全州龙水,后入主清湘书院,从此以教书终老一生。

笔者乃地道的融水籍人氏,遥想独秀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古木婆娑滴翠,石壁刀削陡峭,小路儿弯弯。百年之前独秀山上楼台亭阁庙堂皆有,现今不复存久矣!看今昔之独秀山面貌,让人独怆然而涕下,竟有大喜过望的感觉。此文中之独秀山是一座敢担使命的山,这种民族的禀赋注定会在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昔日融州古郡的满目疮痍没有了踪影,登高放眼远远近近的山山水水,如诗如画、如梦似幻……有词为证:“夜来胜景难描,引无数文人舞大毫,绘灯星点缀,仙凡一体;晶流穿市,皓月沉涛。玉宇临空,嫦娥下界,俏丽神姑舞蛮腰,仙境也!万民皆陶醉,醒待何朝?人间天上,何处去找此仙山?”所谓历史发展了千百年的今天,什么为文化,什么是传统,很多竟然不知?时代进步了,科学发展了,物质丰厚了,精神、文化却后退堕落了。今不如昔也,不仅不如,还摧残有加,无以复加,不由悲怆兮。

我平生钟情于山水,这是第二次品味独秀山。初品独秀,所收获的只有丝丝缕缕的青涩和肤浅,我才疏学浅,仅从视角上的所得来审视这座山,以为它很普通,很平凡。再品独秀归来,它内在的人文气息终于在我的意念中弥漫开来。再读清·蒋励常《独秀山记 》,倍感这确实是一座不凡的山,她展示的是不屈服,不认命,不臣服。登临山峰,这是一种心情的放飞,心灵的交流,历史的对话。这样的感触愈加强烈,以至于我也想效法古人在山的某一角题句留言,而我最终没能付出行动,是因为害怕我失之全面的评价,胡乱涂鸦会对拜会此山的来客产生误导。呜呼,只好草就如此。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