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4649|回复: 6

[名人与融水] 徐霞客游记——融水篇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7 11: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本帖最后由 朝花夕拾 于 2020-11-27 12:01 编辑
; h3 _" E9 D8 p# \/ `& `6 B  J- E* x& P
粤西游日记十四

  二十三日 昧爽,西北行十五里,过草墟,有山突立江右,上盘危岩,下亘峭壁。其地鱼甚贱。十里,马头码头,江左山崖危亘,其内遥峰森列,攒簇天半。于是舟转东行,十里复北,五里,下午抵沙弓,融县南界也,江之西南即为罗城县东界。沙弓,水滨聚落,北至融五十里,西至罗城亦然,西望隔江群峰攒处,皆罗城道中所由也。是晚即宿舟中。

  二十四日 昧爽,仍附原舟向和睦墟。先是沙弓人言:“明日为和睦墟期,墟散有融县归舟,附之甚便。”而原舟亦欲往墟买米,故仍附之行。和睦去沙弓十里。水陆所共由也。舟自沙弓西即转而东北行,一里,有江自西北来,舞阳江也,〔内滩石甚险。〕又直东四里,始转而北,又五里为和睦墟。荒墟无茅舍,就高蓷tuí芦苇草,日初而聚,未午而散,问舟不得。久之,得一荷盐归者,乃附行囊与之偕行。始东北行一里,有小溪自西而东。越溪而北,上下陂陀,皆荒草靡靡,远山四绕。又四里过黄花岭,始有随坞之田。直北行五里,过古营,其田皆营中所屯也。又北五里,越一小溪为高桥,有秦姓者之居在冈中。北下一里为大溪,有水自西而东,有堰堰之,其深及膝,此中水之大者,第不通舟耳。又北五里,大道直北向县,而荷行李者陆姓,家于东梁西北,遂由此岐而西北行。二里,上鸡笼岭,其坳甚峻,西有大山突兀,曰古东山。山北东隅为东梁,县中大道所径也。西北隅为东阳,亦山中聚落也,而陆姓者聚居于其北坞对山之下,越鸡笼共西北三里,而抵其家。〔去真仙岩尚十里,去县十五里。〕时甫逾午,而溽盛夏又湿又热的气候暑疲极,遂止其处。


# u- ~3 }% c* ?

+ G* N; w; E( d. E8 {# x5 K# Y* A, }. }' p- O' J$ _2 O5 X
+ w. c' C; Q" I; A+ L
2 ^0 k7 |* w2 X  L  v9 t% m- D
译文 6 ~0 b2 m* }7 q7 p5 r4 @; f3 D; }

( w" V3 T& u9 \

  二十三日黎明,往西北行十五里,经过草墟,有座山突立在江右,上面盘结着危岩,下边横亘着峭壁。此地的鱼非常便宜。十里路,到马头,江左岸山崖高高横亘着,山内远处山峰森然罗列,攒聚簇拥到半天高。从这里船转向东行,十里后又往北行,五里,下午到达沙弓,是融县南境了,江的西南面就是罗城县的东境。沙弓,是个江边的村落,往北到融县有五十里,向西到罗城也是这么远,往西望去隔着江流群峰攒聚之处,都是去罗城的途中所经过的地方。这天晚上就住宿在船中。

  二十四日黎明,仍旧搭乘原来的船去和睦墟。这之前沙弓人说:“明日是和睦墟的赶集日,集市散后有融县来返回去的船,搭这种船十分方便。”而且原来乘的船也要去集市上买米,所以仍搭乘这艘船去。和睦墟距沙弓有十里,是水路陆路都共同经过的地方。船从沙弓西边马上转向东北行,一里,有条江自西北流来,是舞阳江,江中石滩极险。又一直往东行四里,开始转向北,又行五里是和睦墟。荒野中的集市没有茅屋,就着高处的芦苇茅草,太阳初升时便聚在一起,不到中午就散了,找不到船。很久之后,遇到一个挑盐回去的人,就把行李让他附带挑着与他一同走。开初往东北行一里,有条小溪自西流向东。越过溪流往北走,上下都是斜坡,荒草低伏,远山四面环绕。又走四里越过黄花岭,开始有沿着山坞的田。一直往北行五里,路过古营,那些田都是兵营中屯垦的。又向北走五里,越过一条小溪是高桥,有姓秦的人家住在山洞中。向北下走一里是大溪,有溪水自西流向东,有堤坝拦住溪流,水深及膝,是这一带水流大的了,只是不通船罢了。又向北行五里,大道一直往北通向县城,可挑行李的人姓陆,家在东梁的西北,于是由此岔路往西北走。二里,登上鸡笼岭,这里的山坳十分陡峻,西边有突兀的大山,叫古东山。山北面的东隅是东梁,是去县里的大道经过之处。西北隅是东阳,也是山中的村落,而姓陆的人家聚居在东阳北面山坞相对的山下,越过鸡笼岭共向西北走三里,便到了他家。距真仙岩还有十里,离县城十五里。此时刚过了中午,但又潮湿又闷热,疲倦极了,便停在了他那里。


3 K7 Q; x. U& P; i4 {1 S- q- [) D
2 [/ r7 u) F+ {/ [3 P0 n
参考资料:
1、佚名.是何年网.http://www.4hn.org/files/article/html/0/238/17633.html$ m; c: h$ f( D9 c) O
) B! ^. h" }9 e

. n6 r- t: Q5 \: z
) Z/ {. D/ U/ j& d6 x2 ^: ?# J

% f% t: ]/ V, P5 F0 W4 L: C8 y, h. ]4 ^0 N

% M2 A% P/ J2 {' r$ B# i, Q7 Q. f0 l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1:40:4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二十五日 平明起饭,陆氏子仍为肩囊送行。先隔晚,望其北山,有岩洞剨huò然上下层叠。余晚浴后欲独往一探,而稻畦水溢,不便于行,及是导者欲取径道行,路出于其下,余乃从田间水道越畦而登之。岩有二门,俱南向。东西并列,相去数丈,土人名为读学岩。外幛骈崖,中通横穴,〔若复道行空,蜃楼内朗,垂莲倒柱,钩连旁映,〕轩爽玲珑,可庐可憩,不以隘迫为病也。其西又有小石峰特起田间。旁无延附,亦有门东向,遂并越水畦入之。初入觉峡逼无奇,穿门西进,罅迸“十”字,西既透明,南北俱裂窍,土人架木窍间,若欲为悬阁以居者,但宛转轩迥,不若前岩之远可舒眺而近可退藏也。甫出洞,导者言:“西去一二里,有赤龙岩奇甚,胜当与老君洞等,惜无知者,君好奇,何不迓道观之!”余昨从和睦墟即屡问融中奇胜,自老君洞外更有何景,导者与诸土人俱云无有,盖彼皆以庵栖为胜,而不复知有山石之异也。至是,其人见余所好在此,始以其说进。余奖劳之,令即趋赤龙。于是不北向山坳,而西循溪塍,里余遂抵岩下。其岩北向,高穹山半,所倚之山,即陆氏所居之后岭,自西横列至此,而东下陆村者也。洞前北突两峰,若龙虎然,而洞当其中,高旷宏远,底平而上穹,门之中有石台两重界其间,洞后列柱分楞,别成圭门璇室。洞中直入数丈,脊稍隆起,遂成仙田每每,中贮水焉。更入则渐洼渐黑,导者云:“其内门束如窦,只平身入,既入乃复廓然透别窍焉。”恨不从家携炬,得一穷其奥也。山前有溪自西来,分两派,而东萦陆氏之居,又东抵东梁,而北汇安灵潭,为灵寿溪之上流云。下山,越溪而北向,望北山有洞剨然骈列。涉水蛙而攀其上,其洞门南向,虽高穹侧裂,而中乃下旋如坠螺。由门外右跻,复飞嵌悬崖,凭踞则有余,深栖则不足,乃下。盖此山正与赤龙岩南北相向,其与读学岩则东西肩列者也。〔北趋间道,正由此山、读学两峰中。〕此山之东隅,复开两岩,其门皆东向,名钟洞岩:在北者,其岩不深峻,若竖钟而剖其半,中列神像;在南者,峡门甚高,层窦叠见,而内入不深,上透无级。所入下层之洞,当门即巨柱中悬,环转而出,无余地矣。乃下,直北趋,共二里,越一脊。脊之北为百步塘,四面尖峰环列,中开平壑一围,广漠低洼,下有溺水。塘之西北为古鼎,东北为羊膈山,东南为东梁,西南为此脊。越脊,循岩转又一里,其山分突三峰,北向百步而列。西一峰,山半洞门西向,有牧者憩歌于中,余不及登;中与东二峰前抱中环,有陆氏冢焉,北向古鼎以为案者也。中峰有洞东向,洞门层倚若重楼;东峰有洞西向,岩石下插如象鼻。余先登东峰西向之洞。其洞北迸横峡,南骞斜窦,而有石上自山巅,下嵌峡底,四面可绕而出,所云象鼻者也。但其内浅而不深,不堪为栖托之所。次登中峰东向之洞。其洞北窍下裂,南牖上悬,有石飞架其间,外若垂楞,中可透扃,上牖有石台前突,憩卧甚适,唯峻不如象鼻,而夹曲过之,所恨者亦不深广耳。既下,乃直北径百步塘。二里越塘之北,先有一小溪自西而北,〔自古鼎来,〕横涉而过;又有一大溪自南而北,〔即赤龙岩前水,东过东梁至北。〕二水合而北行,有石梁横渡,于是东西俱骈峰成峡,溪流其中,是为灵寿溪。又北一里,溪汇为潭,是为安灵潭,神龙之所窟也。又北一里,当面有山横列,峰半剨然开张洞门,余以为真仙岩矣。至则路转西麓,遂东行环绕其北,则此山之后复有洞焉,不知与南向开张者中通否也?时望真仙岩之山尚在其北,〔北即安灵溪水流入真仙后洞处。〕遂竭蹶东循其麓,姑留此洞以俟后探焉。东出山,又北转一里,则与东梁之大道会。峰转溪回,始见真仙洞门,穹然东北高悬,溪流从中北出,前有大石梁二道骈圈溪上。越梁而西,乃南向入洞焉。洞门圆迥,如半月高穹,中剜一山之半。其内水陆平分,北半高崖平敞,南半回流中贯。由北畔陆崖入数丈,崖叠而起,中壁横拓,复分二道。壁之西有窍南入,而僧栖倚之;壁之东南,溯溪岸入其奥扃,则巨柱中悬,上缀珠旒宝络,下环白象、青牛,稍后则老君危然,须眉皓洁,晏坐而对之,皆玉乳之所融结,而洞之所以得名也。其后则堂皇忽嫱,曲户旋分,千门万牖,乳态愈极缤纷,以无炬未及入。其下则溪汇为渊,前趋峡壁,激石轰雷。〔其隔溪东崖,南与老君对者,溪上平耸为台,后倚危壁,为下层;北与僧栖对者,层阁高悬,外复疏明,为上层,但非鹊桥不能度。〕后覆重崖,穿云逗日,疑其内别有天地。

  方徘徊延伫,而僧栖中有二客见余独入而久不出,同僧参慧入而问焉。遂出憩其栖,将已过午,参慧以饭饷余及陆。既而二客与陆俱别去,参慧亦欲入市,余乃随之。北一里,过下廓,少憩广化寺。寺古而半圮。又北,则大江在东,自北而南,〔即潭江,北自怀远、大融南来者;〕小江在西,自西而东,(即)〔菜邕江,西自丹江桥绕老人岩,至此东入江。〕,二水交流下廓两旁,道当其中。又一里,渡菜邕桥,又北半里,入融之南关焉。南关之外,与下廓犹居市相望,而城以内则寥落转甚。大江北来,绕城东而南,至下廓遂东南去。其水不回拱,所以萧条日甚邯?既问老人岩道,复从下廓之北,循小江西南行。既西抵一峰,见其石势叠耸,遂披棘登之。至石崖下,乃回削千仞,无池旁窦,乃下。路当北溯溪岸,余误而南入山峡,其峡乃老人岩之南枝,又与南山夹而成者。南山北麓,有石磴盘山而上。其下有石窦一圆,潴水泓然,有僧方汲。急趋而问之,始知其上为独胜岩,而非老人岩也,去下廓西南一里矣。余始上探独胜。其岩北向,高缀峰头,僧庐塞其门,入其下,不知为岩也。时暑气如灼,有三士人避暑其间,留余少憩。觇其庐后有小穴焉,因穿穴入。其内复开窍一龛,稍洼而下,外列垂幛,亦有裂隙成楞者,但为僧庐掩映,不得明光耳。〔独胜北有鲤鱼岩,即古弹子岩。闻乳柱甚丰,不及往。〕下山,日色犹未薄崦嵫,乃复东北一里,出下廓,又西北溯小溪一里,抵老人岩山下。其下有洞东向,余急于上跻,姑置之。遂西向拾级上,两崖对束,磴悬其间,取道甚胜。已透入一隘门,上镌“寿星岩”三字,甚古。门之上,转而北上,则岩之前门也,盖其岩一洞两门,前门东南向,下瞰下廓,后门东北向,下瞰融城,乃石崖高跨而东突,洞透其下,前后相去不遥,亦穿岩之类,而前后俱置佛龛障之,遂令空明顿失。时前发僧方剖瓜,遂以相饷。急从庐侧转入后岩,始仰见盘空之顶,而后岩僧方樵而未返,门闭无由入。时日暮雷殷,姑与前岩僧期为后游,遂下山;则后岩僧亦归,余不能复上矣。指小径,仍从独胜东峰披蔓草行,二里乃幕,抵真仙。夜雨适来,参慧为炊粥以供。宿岩中,蚊聚如雷,与溪声同彻夜焉。

  二十六日 憩息真汕洞中者竟日。参慧出市中。余拂岩中题识读之,为录其一二可备考者。

  《真仙岩记游》 嘉熙戊戌正月二十有三日,零陵唐容约延平黄宜卿、建安田传震等数人,早自平寨门出行。群山杳蔼间,夹道梅花盛开,清香袭人。二里许,至玉华岩。岩纵可十丈,横半之,无他奇瑰,而明洁可爱。东南诸峰当其前,间见层出,不移席而可以远眺望。乃具饭。饭已,循旧径过香山,历老人岩下。稍折而西,渡舟江桥,顷之至弹子岩。洞口平夷,坐百客不啻。少憩,酒三行,始秉炬以进,过若堂殿者三四。火所照耀,上下四方,皆滴乳流注,千奇万怪,恫心骇目,不可正视。有如人立,如兽蹲,如蛟蛇结蟠,如波涛汹涌,又有如仙佛之端严,鬼神之狞恶,如柱,如剑,如棋局,如钟鼓铃铎,考击之有声。布地皆小石,正圆如弹丸,此岩之所以得名也。其间玲珑穿穴,大率全山皆空,不可穷极,相与惊叹,得未曾有。遂出至西峰岩,所见比弹子同,尤加奇而岩稍窄。盘薄久之,乃转而东南,驰至真仙岩而体焉。仰瞻苍崖,上与云气接,划热天开,高朗轩豁,溪流贯其间,潺潺有声,东西石壁峭拔,广袤数十亩,弹子、西峰所见,往往皆具。老君晏坐其奥,须眉皓洁,如塑如画,迨造物者之所设施,岂偶然也耶!回视先所夸诩说大话者,恍然自失矣。正如初入富商巨贾之家,珠玑宝贝,充栋盈室,把玩恋嫪lào留恋,殆不能去。而忽登王公大人之居,宫室广大,位置森然,而珍台异馆,洞房曲户,百好备足,而富商巨贾之所有。固亦在其间也。人之言曰:“观于海者难为水。”予亦曰:“游于真仙者难为岩。”于是书于岩口,以识兹游之盛。

  洞间勒记甚多,而此文纪诸胜为详,录之。

  宋绍兴丁巳1137年融守胡邦用《真仙岩诗叙》

  融州真仙岩,耆旧相传,老君(指道教所信奉的祖老子。)南游至融岭,语人曰:“此洞天之绝胜也。山石藿珮,溪流清邃,不复西度流沙,我当隐焉。”一夕身化为石,匪雕匪镌,太质具焉。匪垩匪艧hùo彩色不刷泥土,不施彩饰,太素形成天然素质著焉。丹灶履迹,炳然十分显著在焉。霓旌云幢,交相映焉。有泉湍激,空山(缺)尝以金丹投于其中,使饮之者咸得延寿,故号寿溪。东流十余里,入一村曰灵寿,其民皆享高年,间有三见甲子活180岁者。余被命出守,穷文考古,询访土俗,遂得仙迹之详,皆非图经所载,故作诗以纪之,书其始末,勒石以示来者。诗曰:岭南地势富山川,不似应改“谁似”。仙岩胜概全,石璞浑成尘外像,寿溪直彻洞中天,醮坛僧道为祛除灾祸而设的道场风细迎秋月,丹灶云轻压瘴烟;散步使人名利泯,欲求微妙养三田丹田。

  荆南龚大器《春题真仙洞八景》

  天柱石星  嵯峨盘地轴,错落布琼玖;风吹紫霞散,荧荧灿星斗。

  龙泉珠月  冰轮碾碧天,流光下丹井;惊起骊龙眼,腾骧弄塞影。塞影。

  鹤岩旭日  仙人跨白鹤,飘飖下九垓;矫羽扶桑上,万里日边来。

  牛渚暝烟  朝发函关道,暮入湘水边;一声铁笛起,吹落万峰烟。

  寒淙飞玉  悬崖三千尺,寒泉漱玉飞;奔流下沧海,群山断翠微。

  碧洞流虹  丹洞连海门,流水数千里;石梁卧波心,隐隐螮蝀dì dōng虹起。

  群峰来秀  青山望不极,白云渺何处;郁郁秀色来,遥看峰头树。

  万象朝真  真象两无言,物情如影响;回看大始前,无真亦无象。

  二十七日 憩息真仙洞中。有拓碑者,以司道命来拓《党籍碑》。午有邑佐同其乡人来宴。余摩拭诸碑不辄,得韩忠献王所书《画鹘行》,并黄山谷书二方,皆其后人室此而勒之者。


8 Q/ i0 s; U+ K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1: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二十五日天大亮起床吃饭,陆家的儿子依然为我肩扛行李送行。先前,隔着夜色望这里的北山,见有岩洞豁然分为上下两层叠在一起。我晚上洗澡后想独自前去探察一下,可稻田中的水满溢出来,不便走路;到此时向导想选直路走,路经过它下方,我便从田间浸在水中的小道穿越稻田登上岩洞。岩洞有两个洞口,都朝南,东西并列,相距数丈,当地人起名叫读学岩。洞外有并立的山崖作为屏障,洞中通着横向的洞穴,好似众层通道行走在高空,如海市屋楼,里面明朗,悬垂的莲花倒立的石柱似钩子状连接着,四旁掩映,高大明亮,玲珑精巧,可以居住可以歇息,不因为狭窄而成为它的缺点。它西面又有小石峰独耸在田间,四旁无延伸的山,也有个洞口向东,便一并穿过水田进入洞中。起初进去觉得狭窄没有奇特之处,穿过洞口向西进去,石缝迸裂成“十”字形,西面既透入亮光,南北又都裂成石窍,当地人在石窍中架了木头,好像打算建成悬空的楼阁以便居住的样子,只是弯弯转转又高又深,不如前边那个岩洞那样,远处可以纵目眺望而近处能够退隐藏身。刚走出洞,向导说:“往西去一二里路,有个赤龙岩非常奇特,优美之处应当与老君洞相等,可惜没有人知道,先生好奇,为何不绕道去观览它!”我昨天从和睦墟起就屡次打听融县境内的奇异胜景,除老君洞外还有什么胜景,向导和许多当地人都说没有,大概是他们都把寺庵所在之处作为胜景,却不再知道有山石的奇妙了。到了这里,那人见我喜爱山水,这才把他的建议献出来。我奖励慰劳了他,命令立即赶去赤龙岩。于是不向北边山坳走,而往西沿着小溪的土埂走,一里多就到了岩洞下。这个岩洞向北,高高隆起在半山腰,背靠的山,就是陆家居住之处后面的山岭,是从西面横列到此,而后向东下延到陆村的山。洞前北边突起两座山峰,好似龙虎一样,而洞正当两峰之中,高大空旷宏伟深远,底部平坦而上面弯隆,洞口的中央有两层石台隔在当中,洞后面分别排列碧吃柱和石楼条,另外形成下丰样的门洞和美玉装饰的石室。洞甲一直进去数丈,石脊稍稍隆起,便成了肥美的仙田,田中贮着水。再深入进去就逐渐下洼渐渐黑下来,向导说:“那里边的洞口束拢来如像一个孔洞,只能躺平身子进去,进去后便又空阔起来通到别的洞穴中去了。”悔恨没从家中带来火把,得以一气穷究它的幽深之处了。山前有溪水自西流来,分为两条支流,而后往东萦绕陆家的居住地,又向东流抵东梁,而后向北汇入安灵潭,是灵寿溪的上游。下山,越过溪流向北走,望见北山有洞豁然并列。涉过水田攀上岩洞,这个洞口向南,虽然高大弯隆斜着裂开,可洞口却向下旋绕如同下坠的螺蜘。由洞口外向右上登,又有飞嵌的悬崖,靠着观赏还可以,长久停留在此就没有必要,于是下来。大体上此山正与赤龙岩南北相对,它与读学岩却是东西并肩排列的。向北抄近路,正经由这座山和读学岩两峰之中。此山的东隅,又张开两个岩洞,洞口都向东,名叫钟洞岩:在北面的,那岩洞不深峻,如竖立的铜钟却剖掉了一半,里边排列着神像;在南边的,峡谷样的洞口十分高,现出层层叠叠的石窦,可进入洞内不深,上方穿通着没有台阶。我进入的下层之洞,正对洞口就有巨大的石柱悬在中央,环绕着转出来,没有空余的地方了。于是下山,一直向北赶,共走二里,翻越一条山脊。山脊的北面是百步塘,四面尖峰环列,中间环绕成一个开阔平坦的壑谷,广漠低洼,下边淹着水。水塘的西北是古鼎,东北是羊隔山,东南是东梁,西南是这条山脊。越过山脊,沿着高峻的山崖又转了一里,此山分别突起三座山峰,向着北面的百步塘排列。西边的一座山峰,半山腰有洞口向西,有牧人在洞中歇息唱歌,我来不及登;中间与东边的两座山峰向前环抱中间呈环形,有陆家的坟地在那里,是北边向着古鼎把它作为案山的地方。中峰有洞向东,洞口层层相依好似重叠的高楼;东峰有洞向西,岩石下插如象鼻。我先登上东峰向西的洞。此洞北面迸裂成横向的峡谷,南面高挂着斜斜的洞穴,并有岩石上边起自山顶,往下嵌入峡底,四面可以绕着出去,就是所说的如象鼻的地方了。但它里边浅而不深,不能作为居住寄身的场所。接着上登中峰向东的洞。此洞北面有石窍下裂,南边有石窗上悬,有岩石飞架其间,外看好似下垂的窗权,中间可像门扇一样穿过,上面的石窗处有石台向前突出去,躺下休息十分舒服,唯有陡峻不如象鼻,可狭窄曲折却超过它,所遗憾的也是不深广罢了。下山后,就一直往北边的小路经过百步塘。二里,穿越到水塘的北边,先有一条小溪自西往北流,从古鼎流来,横向涉水过去;又有一条大溪自南流向北,就是赤龙岩山前的溪水,向东流过东梁来到此地。两条溪水合流后往北流去,有座石桥横渡过去,到这里东西都是并列的山峰夹成峡谷,溪水流经峡中,这是灵寿溪。又向北一里,溪水汇成水潭,这查安灵潭,是神龙的窟穴。又向北一里,迎面有山横列,山峰半腰豁然张开洞口,我以为是真仙岩了。走到后路却转向西麓,就向东走环绕到山北,就见此山的后面又有个洞,不知与向南张开的洞中间是否相通呢?此时远望真仙岩所在的山还在它的北面,北面就是安灵溪水流入真仙岩后洞的地方。于是尽力跌跌绊绊向东沿着山麓走,姑且留下此洞等以后来探察了。向东走出山,又往北转一里,就与东梁来的大道会合。峰转溪回,这才见到真仙岩的洞口,在东北方弯然高悬,溪流从洞中向北流出,洞前有两座大石桥双双围在溪上。越过桥往西走,就向南进了洞。洞口浑圆,如半个月亮高高隆起,在当中刻去整座山的一半。洞内水陆平均分为两半,北半边是高出水面的石崖平坦宽敞,南半边是回旋的流水流贯洞中。经由北岸陆路石崖走进去几丈,石崖叠垒而起,中央的石壁横向拓展开来,又分为两条路。石壁的西侧有洞穴向南深入,而僧房在这里;石壁的东南侧,溯溪岸进入洞中幽深锁闭之处,就见巨大的石柱悬在当中,上边的如连缀着玉珠串和宝石缨络,下边的如环列着白象、青牛,稍后些的如老君端坐着,胡须眉毛皎洁,安然坐着面对石柱,都是白玉样的钟乳石溶解凝结成的,而且是岩洞之所以得名的原因了。这里的后面雄伟的殿堂却忽然幽闭起来,曲曲折折旋绕着分出许多门户,千门万窗,钟乳石愈加极尽缤纷之态,因为没有火把顾不上深入进去。它的下边溪水汇成深渊,向前奔流到峡壁,冲激着岩石发出轰雷般的响声。那隔着溪流东面的石崖上,南面与老君相对之处,溪上平平地耸成平台,后边紧靠危壁,是下层;北面与僧房相对的地方,层层楼阁高悬,外边透进淡淡的亮光,是上层,但没有鹊桥是不能过去的。后面下覆着重重石崖,穿破云天逗弄红日,怀疑那里面别有天地。

  正在徘徊翘首伫立之时,而僧房中有二位客人见我独自一人入洞却长久不见出去,同僧人参慧一起进来探问。于是出来在僧房中歇息,将已过中午,参慧拿饭来给我和姓陆的吃了。不久二位客人与姓陆的都辞别离开了,参慧也打算去市中,我就随他一起去。向北走一里,路过下廓,在广化寺稍作休息。寺院古旧有一半倒塌了。又往北行,就见大江在东方,自北流向南,就是潭江,是从北方自怀远、大融往南流来的;一条小江在西面,自西流向东,就是菜琶江,从西方自丹江桥绕过老人岩,至此向东流入潭江,两条江水交叉在下廓两旁流过,道路正当两江之中。又一里,过了菜琶桥,又向北半里,进入融县的南关。南关之外,与下廓仍居室街市相望,可城墙以内却转而十分冷落。大江自北而来,绕过城东往南去,流至下廓便向东南流去。莫非是江水没有环绕,所以此城就萧条日甚一日吗?打听了去老人岩的路后,再从下廓的北边,顺着小江往西南行。向西抵达一座山峰后,见此峰石势层叠高耸,便分开荆棘登上去。来到石崖下,就见曲折陡削有千初之高,无其他旁洞,只好下来。路应当向北溯溪岸走,我误往南走入山峡,此峡是老人岩南面的支脉,又与南山相夹而成的。南山的北麓,有石瞪绕着山往上去。山下有一个圆形石穴,积了水又深又广,有和尚正在汲水。急忙赶过去问他,这才知道山上是独胜岩,而不是老人岩,距下廓西南方有一里了。我这才上山去探独胜岩。这个岩洞向北,高高缀在峰头,僧房堵塞了洞口,走入洞下,不知是岩洞了。此时暑气如火灼,有三个读书人在洞中避暑,挽留我稍微休息一下。偷偷观察到僧房后有个小洞穴,于是穿过洞穴进去。那里边又裂成一个石完样的石窍,略微洼下去,外边排列着下垂的筛慢,也有裂缝裂成窗户样的地方,只是被僧房挡住了光照,得不到明亮的光线而已。独胜岩北面有鲤鱼岩,就是古代的弹子岩。听说钟乳石柱非常多,来不及前去。下了山,太阳还没有逼近西山,便再往东北行一里,来到下廓,又向西北溯小溪行一里,抵达老人岩山下。山下有个洞向东,我急于上登,暂且放过它。于是向西沿石级上走,两侧的山崖相对束拢来,石瞪悬在两面山崖之间,道路经过这样的地方十分优美。不久钻入一个隘口,上面刻着“寿星岩”三个字,十分古奥。隘口之上,转向北上去,就是岩洞的前洞口了。原来这个岩洞一个洞有两个洞口,前洞口朝向东南,下瞰下廓,后洞口朝向东北,下瞰融县县城,而石崖高跨向东突出去,洞穿透石崖之下,前后相距不远,也是穿岩之类,可前后都设置了佛完遮住了洞口,竟使通明透亮的景致顿时丧失了。此时前洞的僧人正在剖西瓜,便拿来送给我吃。急忙从僧房侧边转入后洞,这才抬头见到盘结在空中的山顶,但后洞的僧人正去打柴还未返回,门关着无从进去。此时天色已晚雷声隆隆,姑且与前洞的僧人约定日后来游览,便下了山;就见后洞的僧人也归来了,我不能再上去了。朝着小径,仍从独胜岩的东峰拨开蔓生的草丛走,二里路天就黑下来,到达真仙岩。夜雨恰好来临,参慧为我煮了粥来吃。住宿在岩洞中,蚊子群聚声音如雷,与溪水声一同响了个通宵。

  二十六日整天在真仙洞中休息。参慧出洞去市中。我拂拭洞中的题辞阅读,因而抄录了其中的一二段可备参考的。《真仙岩记游》嘉熙戊戌年正月二十三日,零陵唐容邀约延平人黄宜卿、建安人田传震等几人,清早自平寨门出游。在群山杳渺烟霭之间,夹道梅花盛开,清香袭人。约二里路,来到玉华岩。岩洞纵深约有十丈,横处有一半,没有别的奇异瑰丽之处,但明洁可爱。东南方诸峰正当洞前,断断续续层层叠叠地展现出来,不必移动座位就可以向远处眺望。于是准备了饭食。吃完饭,顺着原路经过香山,历经老人岩下。略折向西,越过舟江桥,顷刻来到弹子岩。洞口平坦,不止可坐成百的游客。稍作歇息,轮流斟了三遍酒,这才举着火把进去,走过好像殿堂的地方有三四处。火光照耀之处,上下四方,都是下滴的石乳四处流淌,千奇百怪,惊心骇目,不可正视。有的如人站立,如野兽蹲踞,如蛟龙蟒蛇扭结成盘,如波涛汹涌,又有的如仙佛一样端庄威严,似鬼神样狰狞凶恶,如柱子,如长剑,如棋盘,如钟鼓铃铎,敲击它们铿锵有声。遍地都是小石子,正圆如同弹丸,这就是岩洞之所以得名的原因了。其间玲珑剔透四处有洞穴,大略整座山都是空的,不可穷尽,我们相互惊叹这些未曾见过的景象。于是出洞来到西峰岩,见到的东西与弹子岩相同,更加奇异而岩洞稍窄些。盘桓了很久,这才转向东南,疾行到真仙岩去休息。仰望苍翠的山崖,上面与云气相接,天空划然分开,高大明朗,轩敞开阔,溪水流贯洞中,潺潺有声,东西石壁陡峭挺拔,长宽有数十亩,在弹子岩、西峰岩所见的景致,这里种种都具备。老君安然坐在洞中深处,胡须眉毛皎洁,如雕塑似画像,大概是造物主的创造物,难道是偶然的吗!回头看先前所夸耀的话,恍然大悟是自己失言了。正如最初进入富商巨贾的家里,珠巩宝贝,充斥屋宇堆满家室,握住玩赏留恋不舍,几乎不能离去。可忽然登上王公大人的居室,宫室广大,地位森严显赫,而且珍奇的楼台奇异的馆阁,幽室深户,千百种美好之处都齐备充足,而富商巨贾所拥有的东西,固然也就在其中了。人们有句话说:“观于海者难为水。”我也说:“游于真仙岩者难为岩。”于是写在岩洞口,用来记载这次出游的盛况。

  洞中雕刻的碑记非常多,但这篇文章记载各处胜境较为详细,抄录了它。

  宋绍兴丁巳年融州知州胡邦用《真仙岩诗叙》融州真仙岩,年高德重的人相传。老君南游到融岭,对人说:“这是洞天之中绝顶优美之处。山石巍峨,溪流清幽,不再往西涉过沙漠,我将隐居在这里。”一天夜里身体变成石头,不用雕不用凿,构成万物的本体完备了。不必粉饰不必彩绘,形成天地的素质显露了。炼丹灶鞋子印,十分显著地留在那里。彩虹般的族旗云彩状的旗帜,在这里交相辉映。有湍急的泉水,穿空山腹(下缺。)曾经把金丹投入溪中,使饮水的人都得以延寿,所以称作寿溪。往东流去十多里,流入一个村庄叫灵寿村,村民都高寿,间或有见到三轮甲子的人。我肩负使命出京镇守,探究文物考察古迹,询间查访当地风俗,终于得到了神仙遗迹的详情,都不是图书经典上记载的内容,故而作诗来纪念它,写了它的始末,刻在石碑上以便给后人观看。诗云:岭南的地势富山川,不似〔应该改为“谁似”。〕真仙岩胜景全;璞石浑然而成世外像,寿溪径直贯通洞中天。祭坛风细迎秋月,丹灶云轻压瘴烟;闭步使人名利灭,想求微妙养三田。荆南龚大器《春题真仙洞八景》

  天柱石星巍峨盘绕着地轴,错落散布着美玉;风吹紫色云霞散,荧荧闪光星斗灿。

  龙泉珠月冰轮碾过碧蓝天,流光下坠炼丹井;惊起黑龙千年眠,骏马奔腾戏月影。

  鹤岩旭日仙人胯下乘白鹤,飘飘摇摇下九州;举翅飞上扶桑树,万里之外日边来。

  牛诸嗅烟清晨出了函关道,日暮已到湘江边;一声铁笛鸣响起,吹落万峰云和烟。

  寒涂飞玉悬崖高挂三千尺,寒泉飞漱溅白玉;奔流直下入沧海,群山斩断隔葱翠。

  碧洞流虹丹洞潜通连海口,流水奔泻数千里;石桥横跨卧波心,隐隐看似彩虹起。

  群峰来秀远望青山不到头,悠悠白云飘何处;郁郁秀色奔眼底,遥看青青峰头树。

  万象朝真真象两者皆无言,万物人情如影响;回头去看大始前,既无真来也无象。

  二十七日歇息在真仙洞中。有来拓碑的人,是奉司道的命令来拓《党籍碑》。中午有县里的属吏同他的同乡前来宴饮。我谨慎小心地擦拭各处的碑文,找到韩忠献王所写的《画鹊行》,以及黄山谷写的两块碑,都是他们的子孙在此地当官而把它们刻在这里的。


7 v$ @4 N8 h8 d0 b7 }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二十八日 参慧束炬导游真仙后暗洞。始由天柱老君像后入,皆溪西崖之陆洞也。洞至此千柱层列,百窦纷披,前之崇宏,忽为窈窕,前之雄旷,忽为玲珑,宛转奥隙,靡不穷搜。石下有巨蛇横卧,以火烛之,不见首尾,然伏而不动。逾而入,复逾而出,竟如故也。然此奥虽幽邃,犹溪西一隅,时时由其隙东瞰溪流,冀得一当,而终未能下涉。既出,回顾溪窦,内透天光,对崖旁通明穴,益觉神飞不能已。遂托参慧入市觅筏倩舟,以为入洞计。〔参慧复燕ruò点燃炬引予,由岩前左石下,北入深穴。穴虽幽深,无乳柱幻空,然下多龙脊,盘错交伏,鳞爪宛然,亦一奇也,出洞,参慧即往觅舟。〕既而念参慧虽去,恐不能遽得,不若躬往图之,且以了老人、香山诸胜。乃复出洞,北遵大道行。已而西望山峡间,峰峦耸异。适有老农至,询知其内有刘公岩,以草深无导者,乃从下廓南先趋老人岩。共二里至其下,遂先入下岩。岩门东向,其内广而不甚崇。时近午郁蒸,入之即清凉心骨。其西北有窍,深入渐暗,不能竟。闻秉炬以进,其径甚远,然幽伏不必穷也。从门左仍跻石峡,上抵前岩,转透后岩。其内结阁架庐,尽踞洞口,惟阁西则留余地以为焚爂cuàn之所,前有台一方,上就石笋镌象焉。由此再西入,石窦渐隘而暗,爇炬探之,侧身而入,悬级而坠,皆甚逼仄,无他奇也。出就阁前凭眺,则上下悬崖峭绝,菜邕江西来潆其北麓,自分自合,抵岩下而北转临城,大江当其前,环城聚其下,〔渺然如天表飞仙;〕其直北即为香山,为八景之一。就窗中令道人指示所从道,遂下山。绝流渡菜邕江,水浅不及膝。遂溯江北行,望其西江所从来处,峰峦瑰异,〔内有鸡场洞。〕几随路而西,一里,遇一僧荷薪来,问之,始知香山尚在东北也。乃转从草径循北山之东麓,一里抵香山。于是向西登级,有庙在两山坳间,其神为梁、吴二侯。径寂而殿森,赤暑中萧萧令人毛悚。闻其神甚灵异,然庙无碑刻,不知其肇于何代,显以何功也。始余欲就饭香山,既至而后知庙虚无人。遂东北逾一桥,过演武场,南共一里,即入西门,寥寂殊甚,东抵县前饭焉。出南门,欲觅药市纸,俱不能得。遇医者询之,曰:“此中猪腰子、山豆根俱出罗城。所云不死草者,乃挂兰,悬空不槁,乃草不死,非能不死人也。”为之一笑。又南过下廓,遇樵者,令其觅舟入真仙。二人慨然许之。先是,余屡觅之居人,惧云:“此地无筏,而舟为陂阻,无由入洞,须数人负之以趋。”不意此二人独漫许之,余心不以为然。然窃计岩中有遗构,可以结桴fú小筏浮水,但木巨不能自移,还将与参慧图之。既抵岩,则参慧已归,亦云觅舟不得,惟觅人结桴为便。意与余合,余更幸入洞有机,欣然就卧。

  二十九日 晨起,余促参慧觅结桴者,未行而昨所期樵者群呼而至,谓予曰:“已入洞否?”余应以待舟。樵者曰:“舟不能至。若联木为桴,余辈从水中挟之以入,便与舟同。”余令参慧即以觅人钱畀之。其人群而负木入溪,伐竹为筏。顷间联桴已就,复以岩中大梯架其上,上更置木盆。余乃踞坐盆中,架足梯上。诸人前者纤引,旁者篙挟,后者肩耸,遇深渊辄浮水引之,遥不能引,辄浮水挟之。始由洞口溯流,仰瞩洞顶,益觉穹峻,两崖石壁劈翠夹琼,渐进渐异,前望洞内天光遥遥,层门复窦,交映左右。从澄澜回涌中破空濛而入,诵谪仙李白“流水杳然,别有天地”句,若为余此日而亲道之也。既入重门,崆峒上涵,渊黛下潴,两旁俱有层窦盘空上嵌,荡映幌漾,回睇身之所入,与前之所向,明光皎然,彼此照耀,人耶仙耶,何以至此耶,俱不自知之矣!挟桴者欲认其中爇炬登崖,以穷旁窍,余令先朔流出〔后〕洞,以穷明窦。乃复浮水引桴,遂抵洞门。其门西南向,吸川饮壑。溪破石而下,桴抵石为所格,不能入溪。乃舍桴践石而出洞,又剨然一天也。溪石坎坷,不能置〔踵〕,望左崖有悬级在伏莽中,乃援莽蹠zhí脚底空而上。不数十步,辄得蹊径。四望平畴中围,众峰环簇,即余昔来横道北岩之东北隅也,第来时大道尚在南耳。乃随山左东过一小坳,计转其前,即双梁以东大道,从小径北跻山椒,即老君座对崖旁透之穴,俱可按方而求。而挟桴者俱候余仍游洞内,乃返而登桴,顺流入洞,仍抵中扃jiōng门户。视东西两旁俱有穴可登,而西崖穴高难登,且前游暗洞,已仿佛近之,而东崖则穴竞门纷,曾未一历,遂爇炬东入。其上垂乳成幄,环柱分门,与老君座后暗洞之胜丝毫无异。从其内穿隙透窍,多有旁穴,上引天光,外逗云影,知其东透山肤甚薄,第穴小窦悬,不容人迹,漫为出入耳。从其侧宛转而北出,已在老君对崖之下层,其处有金星石、龙田诸迹,因崖为台,下临溪流。上有石阈圊qīng厕所池,岂昔亦有结榭以居,架飞梁以渡者耶?其后壁大镌“寿山福(地)”四大字,法甚古异,不辨其为何人笔。再出即为对崖之上层,其上亦列柱纵横,明窍外透,但石崖峻隔,与此层既不相通。仍引桴下浮,欲从溪中再上,而溪崖亦悬嵌,无由上跻。计其取道,当从洞前南转,抵小坳之东北,跻山椒而后可入;洞中非架飞梁,不能上也。乃从桴更入洞,其下水口旁洞俱浅隘,无他异。始绝流引桴,还登东崖,诸人解桴撤木,运归旧处。余急呼其中一黠xiá聪慧者,携余炬,令导为刘公洞游。

  北遵大道半里,即西南转入小岐,向山峡中,依前老农所指示行;导者虽屡樵其处,不识谁为刘公岩也。又二里,抵山下。望一洞在南山,东向而卑伏;一洞在南山,北向而高骞;一洞在北山中突之峰,东向而浅列。方莫知适从,忽闻牧者咳嗽声,遥呼而询之,则北向高骞者是。亟披莽从之。其人见余所携炬一束,哂曰:“入此洞须得炬数枚乃可竟。此一炬何济?”余始信此洞之深邃,而恨所携之炬少也。伏莽中石磴隐隐,随之而跻,洞门巨石前横。从石隙入,崖石上大镌“西峰之岩”四字,为宝祐三年1225年李桂高书。其前又有碑记二方,其一不可读,其一为绍定元年1228太守刘继祖重开此岩,而桂林司理参军饶某记而并书者也。其记大约云:桂西灵异之气多钟于山川,故真仙为天下第一,而曰老人者次之,曰玉华、弹子者又次之,而西峰岩则与真仙相颉颃,而近始开之。余始知此洞之名为刘公者以此,而更信此洞之始,其开道建阁,极一时之丽。而今乃荒塞至此,益慨融之昔何以盛,今何以衰耶!入洞,内甚宽敞,先爇炬由其后右畔入,则乳柱交络,户窦环转,不数丈而出。又从其后左畔入,则乳柱宏壮,门窦峻峡,数丈之后,愈转愈廓,宝幢玉笋,左右森罗,升降曲折,杳不可穷,亦不可记。其时恐火炬易尽,竭蹶前趋,尝脔而出只尝了切下来的一小块肉,不知蔗境最后得到的佳境更当何如也。唐容《真仙镌记》谓:“西峰岩比弹子同于加奇而稍窄。”所云“窄”者,岂以洞门巨石亏蔽目前,未悉其宫墙之宏邃耶?下山,西望北山中突东向之洞,其外虽浅而石态氤氲,门若双列,中必相通。亟趋其下,则崖悬无路。时导者已先归,见余徘徊仰眺,复还至,引入南麓小洞。其门南向而浅,与上岩不通。盖上岩危瞰峰半,遥望甚异,而近眺无奇,且路绝莫援,不得不为却步。既东行,回首再顾,则氤氲之状,复脉脉系人。仍强导者还图攀跻,导者乃芟翳级石,猿攀以登,余亦仿而随之,遂历其上。则削壁层悬,虽两崖并列,而中不相通,外复浅甚,盖徒有玲珑之质,而未通窈窕之关,始兴尽而返。仍东南二里,抵真仙岩。时适当午,遂憩岩中,搜览诸碑于巨石间,而梯为石滑,与之俱坠,眉膝皆损焉。

  真仙岩中明夹可栖,寂静无尘,惟泉声轰轰不绝,幽处有蛇,不为害,而蚊蚋甚多,令人不能寐。计八中夜,闻有声甚宏,若老人謦咳咳嗽然,久而不绝。早起询之,乃大虫鸣也。头大于身,夜潜穴中,然惟此夕作声,余寂然。

  七月初一日 早起,以跌伤故,姑暂憩岩中。而昨晚所捶山谷碑犹在石间,未上墨渖,恐为日烁,强攀崖拓之。甫竟而参慧呼赴晨餐,余乃去而留碑候燥,亟餐而下,已为人揭去。先是,余拓左崖上《老君像碑》,越宿候干,亦遂乌有。至是两番失之,不胜怅怅。盖此中无纸,前因司道檄县属僧道携纸来岩拓《元祐党籍》,余转市其连四陆张。拓者为吏所监督,欲候《党籍碑》完,方能为余拓韩忠献大碑,故栖迟以待。余先以余闲取一纸分拓此碑,而屡成虚费。然碑可再拓,而纸不可再得,惟坐候拓者,完忠献大碑而已。是日僧道期明日完道碑,初三日乃得为余拓,而韩碑大,两侧不能着脚,余先运木横架焉。

  初二日 是日为县城墟期,余以候拓淹留停留,欲姑入市观墟;出洞而后知天雨,洞中溪声相溷,晴雨不辨。乃还洞,再拓黄碑。下午仍憩岩中。

  初三日 早雾,上午乃霁。坐洞中候拓碑者。久之至,则县仍续发纸命拓,复既期初四焉。余乃出洞,往觅对崖明窍之径。东越洞前石梁,遂循山南转而西,径伏草中,时不能见;及抵后山过脊,竟不得西向登崖之径;乃践棘攀石,莽然跻山半觅之,皆石崖嵯峨,无窍可入。度其处似过而南,乃悬崖复下。忽有二农过其前,亟趋询之,则果尚在北也。依所指西北上,则莽棘中果有一窍,止容一身,然下坠甚深,俯而瞰之,下深三丈余,即北崖僧栖所对望处也。已闻拓碑僧道笑语声,但崖峻而下悬,不能投虚而坠。眺视久之,见左壁有竖隙,虽直上无容足攀指处,而隙两旁相去尺五,可以臂绷而足撑。乃稍下,左转向隙,而转处石皆下垂,无上岐,圆滑不受攀践,磨腹而过,若鸟之摩空像鸟儿擦天而飞,猿之踔虚猿猴跨沟涧,似非手足之灵所能及也。既至隙中,撑支其内,无指痕安能移足,无足衔安能悬身。两臂两足,如胶钉者然,一动将溜而下。然即欲不动,而撑久力竭,势必自溜。不若乘其势而蹲股以就之,迨溜将及地,辄猛力一撑,遂免颠顿。此法亦势穷而后得之,非可尝试者也。既下,则岩宽四五丈,中平而下临深溪,前列柱缀楞如勾栏然,恐人之失足深崖,而设以护之者。岩内四围环壁,有卷舒活泼之意,似雕镂而非雕镂所能及者。前既与西崖罨映,后复得洞顶双明,从其中遥顾溪之两端,其出入处俱一望皎然,收一洞之大全,为众妙之独擅。真仙为天下第一,宋张孝祥题:“天下第一真仙之岩。”而此又真仙之第一也。岩右崖前一石平突溪上,若跏趺之座,上有垂乳滴溜,正当其端,而端为溜滴,白莹如玉,少洼而承之,何啻仙掌之露盘也。由其侧攀崖而北,又连门两龛,内俱明洁无纤污,而右壁回嵌,色态交异,皆如初坠者。其前崖上,亦有一柱旁溪而起,中复纤圆若指,上抵洞顶,复结为幢络紧束的丝线,散为蛟龙,绕纤指下垂,环而夭矫者数缕,皆有水滴其端。其内近龛处,复有一石圆起三尺,光莹如瓶卣yǒu古代青铜酒器,以手拍之,声若宏钟,其旁倒悬之石,声韵皆然,而此则以突竖而异耳。此三洞者,内不相通而外成联璧,既有溪以间道,复有窍以疏明,既无散漫之滴乱洒洞中,又有垂空之乳恰当户外,卧云壑而枕溪流,无以逾此!此溪东上层之崖也。其入南与下层并峙之崖相隔无几,而中有石壁下插溪根,无能外渡。稍内有隙南入,门曲折而内宛转,倒垂之龙,交缪胶着、粘附纵横。冀其中通南崖,而尚有片石之隔,若凿而通之,取道于此,从下层台畔结浮桥以渡老君座后,既可以兼上下两崖之胜,而宛转中通,无假道于外,以免投空之险,真济胜之妙术也。时余虽随下溜其中,计上跻无援,隔溪呼僧栖中拓碑者,乞其授索垂崖,庶可挽之而上。而拓者不识外转之道,漫欲以长梯涉溪。而溪既难越,梯长不及崖之半,即越溪亦不能下。徬徨久之,拟候岩僧参慧归,觅道授索,予过午犹未饭,反覆环眺,其下见竖隙,虽无可攀援,而其侧覆崖反有凹孔,但上瞰不得见,而下跻或可因。遂耸身从之,若鸟斯翼,不觉已出阱而透井,其喜可知也。仍从莽中下山,一里,由石梁转入岩而饭焉。下午,以衣裈kūn裤积垢,就溪浣濯,遂抵暮。

  约厥明焉。余待之甚闷。〔闻西南十里古鼎山,有龙岩高悬,铁旗新辟,且可从真仙后溯灵寿上流。〕欲以下午探古鼎铁旗岩,新开者。而拓者既去,参慧未归,姑守囊岩中,遂不得行。

  初五日 吴道与境禅之徒始至,为拓韩碑。其碑甚大,而石斜列,余先列木横架,然犹分三层拓,以横架中碍,必拓一层解架,而后可再拓也。然所拓甚草率,而字大镌浅,半为漫漶模糊不清,余为之剜污补空,竟日润色之,而终有数字不全。会拓者以余纸拓《元祐党籍》、此碑为崖而大,此携碑而整。《老君洞图》与像。下午,僧道乃去,余润色韩碑抵暮。


& \: L7 o6 |; F3 a3 u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1: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二十八日参慧捆了火把导游真仙岩后面的暗洞。开始时由擎天柱老君像后进去,都是溪西石崖陆上的洞。洞到此千柱层层排列,成百的洞穴纷纷裂开,前边的高大,忽然变为窈窕之状,前边的雄伟空旷,忽然变得玲珑小巧,弯弯转转幽深的缝隙,没有不尽量搜寻穷尽的。岩石下亮条巨蛇横卧着,用火照它,不见首尾,但伏着不动。跨过蛇进去,又越过它出来,居然如故。不过这个隐秘之处虽然幽深,仍只是溪西的一个角落,时时从石缝中东瞰溪流,希望找到一处适当的地方,但始终不能下涉。出来后,回头看溪水流过的洞穴,里面透出天光,对面石崖旁通着一个透亮的洞穴,越觉得神魂飞动不能自已。便托付参慧去市中帮助寻找木筏小船,为进洞作打算。参慧又点燃火把领着我,由洞前左边的岩石下去,向北进入深穴。穴中虽幽深,没有钟乳石柱在空中变幻,但下边有很多龙一样的石脊,盘绕交错地伏着,鳞甲爪子十分逼真,也是一处奇景。出洞后,参慧立即去找船。随即考虑参慧虽然去了,恐怕不能马上找到,不如亲自去找船,并且去了结老人岩、香山诸处胜境。于是又出洞,向北顺大道走。不久望见西方山峡间,峰峦耸立很奇特。恰好有个老农来到,打听后知道那里面有刘公岩,因为草深没有向导,只好从下廓南先赶到老人岩。共二里来到它下边,便先进人下洞。洞口向东,洞内宽却不怎么高。此时将近中午,郁闷如蒸,进洞后立感清凉沁入心骨。它的西北有个石窍,深入进去渐渐暗下来,不能走到头。听说举着火把进去,那路非常远,不过幽暗低伏不必走到头。从洞口左边仍登上石峡,往上走到前洞,转弯穿到后洞。洞内架设了楼阁房屋,全盘踞在洞口,唯有阁西留有空余的地方作为烧火做饭的场所,前边有一个方台,上边就着石笋雕刻了佛像。由此再往西进去,石穴慢慢变得又窄又暗,点燃火把探看,侧身进去,高悬的石阶往下坠,都十分狭窄,没有其他奇特之处。出来到楼阁前凭眺,就见上下悬崖陡绝,菜琶江自西流来潇徊在山的北麓,自然分开又自然合流,流抵岩洞下便向北转到县城。大江位于山前,环形的城池聚在山下,飘飘渺渺的样子如同天外的飞仙。它的正北方就是香山,是八景之一。凑近窗口令道士指点去香山的路,便下了山。截流渡过菜琶江,水浅不到膝。于是溯江往北行,望见它西面江水流来之处,峰峦瑰丽奇异,山中有鸡场洞。几乎顺路往西去,走了一里,遇上一个和尚挑着薪柴走来,向他打听,才知道香山还在东北。于是转而从草丛中的小径沿北山的东麓,一里走到香山。从这里向西登石阶,有庙在两山的山坳间,庙中的神是梁、吴二侯。小径荒寂而殿堂阴森,赤日炎热之中阴风遭咫令人毛骨惊然。听说这神非常灵验,可是庙中无碑刻,不知它肇始于哪个朝代,是凭什么功劳显赫的。起初我打算到香山吃饭,来到之后才知庙中空虚无人。只好往东北越过一座桥,经过演武场,向南共走一里,马上进入西门,十分冷落荒寂,往东来到县衙前吃了饭二出了南门,想要找药买纸,都不能得到。遇见一个医生向他打听,说:“这一带的猪腰子、山豆根都出产在罗城,所说的不死草是挂兰,悬在空中不会枯搞,是草不死,不是能让人不死。”为此付之一笑。又向南路过下廓,遇上抒柴人,命令他们去找船进真仙岩,二人慨然应允了。这之前,我多次向居民找船,都是说:“此地没有木筏,而船被山坡隔着,无法进洞,须要几个人扛着船走过去。”意想不到唯独这两人很随便地就答应下来,我心里边不以为然。但是私下盘算岩洞中有遗弃的建筑物,可以造小木筏浮水进去,但木料巨大不能独自移动,还将与参慧谋划这事。抵达岩洞后,参慧已归来,也说船找不到,唯有找人来造小木筏方便些,意思与我相合,我更庆幸入洞有了机会,欣然就寝。

  二十九日早晨起床,我催促参慧去找造木筏的人,未动身而昨天约定的樵夫成群呼唤着来了,告诉我说:“已进了洞没有?'’我回答他们在等船。樵夫说:“船不能到这里。如果用木头连接成木筏,我们这些人从水中在两旁拉着进去,便与船一样了。”我命令参慧立即把找人的钱给他们。这些人成群地扛着木头跳入溪中,砍来竹子造成木筏。顷刻间连结的木筏已经造成,又把岩洞中的大梯子架在木筏上,上边再放上木盆。我就坐在盆中,把脚架在梯子上。众人在前边的用绳子拉,在旁边的用竹嵩夹持,在后边的用肩头推,遇到深水就浮在水上拉木筏,太远不能拉,就浮水在两旁推木筏。开始时由洞口溯流而入,仰望洞顶,益发觉得弯隆高峻,两侧山崖的石壁如劈开的翡翠夹着的美玉,慢慢进去渐渐异样起来,望前边洞内天光远远的,层层石门重重洞穴,'2映在左右。从澄澈回旋汹涌的大浪中冲破空漆进去,诵读着请仙李白“流水杳然”、“别有天地”的诗句,好像是为我今日而亲自吟咏出来的诗一样。进入重重石门之后,上方涵着空空的山洞,下边积着青黑色的深渊,两旁都有层层洞穴盘结在高空镶嵌在石壁上,水波荡漾映照,回头看自己进来的地方,与前方向着的地方,光明皎洁,彼此照耀,是人呢还是神仙呢,为了什么来到这里的呢,全都不知道了!扶着木筏的人想从半路上点燃火把登上石崖,去穷究旁洞,我命令先溯流出后洞,去探究明洞。于是又浮水拖着木筏,终于到达洞口。洞口向西南,吸进河流饮进壑谷,溪流冲破石崖而下。木筏划到石崖下被挡住,不能进入溪中,只好舍弃木筏踩着石崖出了洞,又是豁然一个天地了。溪水中石头坎坷不平,不能落脚,望见左边山崖上有高悬的石阶在倒伏的草莽中,就抓住草丛踏着高空上登。不到数十步,便找到小径。四面望去中央是一围平野,群峰呈环状簇拥着,就是我先前来时横在路北边岩洞的东北隅了,只不过来时大道还在南面罢了。于是顺着山的左侧往东走过一个小山坳,估计转到它前面,就是两座桥以东的大道,从小径向北登上山顶,就老君神座对面石崖上往旁侧穿透的洞穴,全都可按方位求出来。可扶木筏的人都等着我仍去游洞内,只得返回来登上木筏,顺流入洞,仍来到中间的门洞。看看东西两旁都有洞穴可登,但西侧石崖上的洞穴高难登,况且先前游暗洞时,已仿佛走近这里了,而东侧石崖上则洞穴争逐石门纷纭,未曾走过一次,便点亮火把向东进去。顶上悬垂的钟乳石形成筛慢,环列的石柱分隔成石门,与老君神座后面暗洞的胜景丝毫无异。从那里边穿缝隙钻石窍,有许多旁洞,上面引入天光,外边逗引着云彩的影子,心知这里往东穿透山的表层十分薄,只是石穴小孔洞高悬,不容人走,只好漫无目的地出入几处而已。从它侧边弯弯转转往北出来,已在老君对面石崖的下层,此处有金星石、龙田诸种胜迹,就着石崖筑为平台,下临溪流。上面有石门槛和粪池,莫非从前也有建房居住,架飞桥渡过来的人吗?它后方的石壁上大大地刻着“寿山福地”四个大字,笔法十分古怪,辨不出它是什么人的笔迹。再出去就是对面石崖的上层,那上边也纵横排列着石柱,透亮的洞穴通到外边,但石崖陡峻隔断了,与此层完全不相通。仍拖着木筏下浮,打算从溪中再上去,可溪边的石崖也悬绝嵌入水中,无从上登。估计到那里经由的路径,应当从洞前往南转,到达小山坳的东北方,登上山顶然后才能进去;洞中如不是架起飞桥,是不能上去的。于是随着木筏再次入洞,溪流下水口旁的洞都浅窄,没有别的奇特之处。这才拉着木筏横过溪流,返回来登上东面的石崖,众人解开木筏拆散了木头,运回原处。我急忙叫住其中一个聪慧的人,带上剩余的火把,命令他领路去游刘公洞。

  向北顺大道行半里,立即往西南转入岔开的小路,向着山峡中,依照先前老农指点的路线走;向导虽常在此处打柴,但不认识哪里是刘公岩。又二里,抵达山下。望见一个洞在南山,朝向东方,低伏着;一个在南山,朝向北方,高挂着;一个洞在北山中央突起的山峰上,向着东方,浅浅地排列着。正在不知往哪里去时,忽然听到有牧人的咳嗽声,远远呼叫着向他问路,原来向北高挂着的洞是刘公岩。急忙拨开草丛从那里走去。那人见我仅带着一束火把,讥笑说:“进此洞须得几束火把才可走到头。这一束火把顶什么用?”我这才相信此洞之深邃,而悔恨带来的火把少了。倒伏的草丛中石瞪隐隐约约,顺着石瞪上登,洞口有巨石横在前边。从石缝中进去,石崖上大大地刻着“西峰之岩”四个字,是宝佑三年李桂高书写的。它前边又有两块碑记,其中之一不可读,其中一块是绍定元年知府刘继祖重新开辟这个岩洞,而桂林司理参军饶某人作记文并书写的碑刻。〔此碑记大约是说:桂林以西神奇优美的自然现象大多集中于山水,所以真仙岩是天下第一,而称做老人岩的次于它,叫玉华岩、弹子岩的又次一等,可西峰岩却与真仙岩不相上下,近来才开辟了它。〕我这才知道此洞的名字叫刘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而且更相信此洞刚开辟时,开路建阁,一时间极其壮丽。然而今天竟然荒凉闭塞到这种地步,益加感慨融县的昔日是为什么繁盛,而今天是由于什么衰微的呢!入洞后,里面十分宽敞,先点燃火把由洞后右侧进去,就见钟乳石柱交缠,门户样的洞穴弯弯转转,不到数丈便出来了。又从洞后左侧进去,就见钟乳石柱宏伟壮丽,门洞状的洞穴形成陡峻的峡谷,几丈之后,越转进去越宽阔,宝幢玉笋,在左右森然罗列,升降曲折,杳渺不可穷尽,也不能记住。此时担心火把容易燃尽,竭力跌跌绊绊往前赶,就是所谓的浅尝辄止,不知最后的佳境更将如何。唐容的《真仙镌记》说:“西峰岩与弹子岩相比,相同之处更加奇异可稍微窄了些。”所说的“窄”,难道是因为洞口被巨石遮蔽了眼前,未详尽了解它宫墙内的宏大深邃么?下山来,西望北山在中央突起向东的洞,它外边虽浅可岩石的姿态云烟氮氯,洞口好像是双双并列,中间必定相通。急忙赶到它下边,却见悬崖无路。此时向导已先回去了,见我徘徊仰视,又返回来,领我进入南麓的小洞。洞口向南而且浅,与上洞不通。原来上洞高高俯瞰在山峰半腰上,远望很奇特,可近看无奇,况且路断了无处攀援,不得不为之却步。往东走了之后,回头再看,则见云烟氮氯之状,又脉脉含情系人心弦。再次强迫向导返回来设法攀登,向导这才割去障蔽的草丛踏着岩石,猿猴样地攀登上去。我也模仿着跟随他走,终于爬到那上面。就见峭壁层层悬绝,虽然两洞的崖壁并列,可中间不相通,外边又非常浅,原来是徒有小巧玲珑的本质,却没有幽深之处相通的通道,这才尽兴而返。仍然往东南行二里,抵达真仙岩。此时恰当正午,便停息在岩洞中,在巨石间搜览诸碑,爬梯子时因为石头滑,人与梯子一同跌落,眉头和膝盖都受了伤。

  真仙岩中明亮紧凑可以居住,寂静无尘,唯有泉水声轰轰隆隆不断,幽暗处有蛇,不伤害人,但蚊子非常多,让人不能安睡。二十八日半夜,听见有声音极为洪亮,好像老年人咳嗽一样,很长时间不停。早晨起床后打听此事,却是大虫叫。这种大虫头大过身子,夜间潜入洞中,不过仅在这天夜里发出声响,其他时候都安安静静。

  七月初一日清早起床,由于跌伤的缘故,暂且歇息在岩洞中。而昨晚所捶的黄山谷的碑帖还在石壁上,未上墨汁,怕被日晒,勉强攀上石崖去拓。刚拓完而参慧呼唤前去吃早餐,我便离开而留下碑帖等候干燥,慌忙吃了饭下来,已被人揭去。这之前,我拓左侧崖壁上的《老君像碑》,过了一夜等待干燥,也竟然没有了。到此时两次丢失拓片,禁不住怅怅不乐。原来这一带缺纸,先前因司道发文书命县属的和尚道士带着纸来岩洞中拓《元佑党籍碑》,我辗转买了六张连四纸。拓碑的人被官吏监督着,要等《党籍碑》拓完,才能为我拓韩忠献的大碑,所以长时间住下等待。我先在空闲时拿一张纸分别摩拓此碑,可屡次白白浪费。不过碑可以再拓,而纸却不能再找到,唯有坐等拓碑的人来拓完韩忠献的大碑而已。这一天和尚道士约定明日拓完司道要的碑,初三日才能为我拓,而韩忠献的碑大,两侧不能落脚,我事先搬木头横架在这里。

  初二日这天是县城的赶集日,我因为等着拓碑滞留下夹,想姑且进城去观看集市;出洞后才知天下着雨,〔洞中溪水声相混,晴天雨天分辨不出。〕只好返回洞中,再去拓黄山谷的碑。下午仍停息在洞中。

  初三日早晨下雾,上午才晴开。坐在洞中等拓碑的人。很久才来到,县里却仍又继续发纸来命令拓碑,又约定初四之后,我就出了洞,去找对面石崖上透亮石窍的路径。向东越过洞前的石桥,便沿着山南向西转,小径伏在草中,时常不能看见;等走到后山延过的山脊时,竟然找不到向西登崖的小径;只得踩着荆棘抓着岩石,莽莽撞撞地登到半山腰找洞,都是巍峨的石崖,无洞穴可入。推测此处似乎走过了,而南边是悬崖,又下山来。忽然有两个农民路过山前,急忙赶去询问他们,则果然还在北边。依照指点的路向西北上走,就见草丛荆棘中果然有一个洞穴,只容得下一个身子,可下坠十分深,俯身下瞰洞中,下面深三丈多,就是北面石崖僧房对望之处了。不久听见拓碑的和尚道士的说笑声,但崖壁陡峻而下面悬空,不能投身虚空坠落下去。眺望了很久,见左侧石壁上有条竖的裂隙,虽然笔直向上没有落脚抓指的地方,可裂隙两旁相距一尺五,可用手臂绷紧并用脚撑住。于是慢慢下去,往左转向裂隙,可转过去之处岩石都向下垂,没有向上的分岔之处,圆滑不能承受攀踏,擦着肚子过去,好像飞鸟擦过天空,猿猴跳越虚空一样,似乎不是灵巧的手脚所能及的了。来到裂隙中后,支撑在那里边,没有手抓的裂痕怎能动脚,没有容足之处哪能悬吊身体。双手双脚,如胶粘钉钉一般,动一动就将滑下去。然而即便想不动,可撑久了力气用尽,势必自己滑下去。不如乘下滑之势用大腿下蹲接近地面,及将滑到地面时,马上猛力一撑,终于免于跌倒,这种方法也是穷途末路后才想到的,不是可以尝试一下的方法呀!下去后,就见洞宽四五丈,中央平坦而下临深溪,前方排列着石柱点缀着窗权如像栏杆的样子,像是担心人失足跌入深崖,而设立以保护游人一样。洞内四周环绕石壁,有卷曲舒展活泼的意趣,好似雕镂而成却不是雕镂所能及的。前方既与西面的石崖互相掩映,后边洞顶又有一双明洞,从其中远看溪流的两头,溪流的出入处都是一眼望去皎洁明亮,收揽了整个洞的全部景观,独自拥有众多的奇妙之处。真仙岩是天下第一,〔宋代张孝祥题道:“天下第一真仙之岩。,'j而此处又是真仙岩中的第一了。洞右石崖前有一块岩石平平地突出到溪上,好像盘腿打坐的座位,上方有下垂的钟乳石滴下水滴,正当它的顶端,而顶端被水滴下滴,洁白晶莹如玉,微微下洼承接着水滴,何止是仙人掌中承接甘露的盘子呢!由它侧边攀石崖往北走,又有门连在一起的两个石完,里面全很明洁没有丝毫污迹,可右侧石壁旋绕着嵌进去,颜色与形态交相变异,都如最初下坠之处。它前边的石崖上,也有一根石柱依傍着溪流耸起,中段又纤细圆滑如同手指,上达洞顶,又盘结成筛帐与缨络,散开成蛟龙,绕着如纤细的手指处下垂,环形而屈曲的几缕,在它们的尖端都有水滴下滴。那里面靠近石完之处,又有一块岩石圆圆凸起三尺,光洁晶莹如瓶卤,用手拍击它,声音好似宏钟,它旁边倒悬的岩石,声音都这样,而这块岩石却由于突起竖立着而显出异彩罢了。这三个洞,里边不相通而外边却成为联在一起的玉环,既有溪流在中间作为通道,又有洞穴透入明光,既无散漫的水滴乱洒在洞中,又有垂在高空的钟乳石恰好正当门外,卧在云雾缭绕的壑谷中,而头枕着溪流,没有地方能超过此处!这是溪流东面上层的石崖。它的南边与下层对峙的石崖相隔不多,可中间有石壁下插到溪底,不能渡到外面。稍内些有裂隙往南进去,裂口曲曲折折而里边弯弯转转,倒垂的石龙,交相纵横扭结。希望这当中有通到南面的石崖,但还有一片岩石隔着,如果凿通这里,从这里取道,从下层的石台畔架浮桥渡到老君神座后边,既可以兼收上下两层石崖的胜景,而且中间弯弯转转通着,不必绕道于外,以免从高空跳下的危险,真是有利于胜境的妙法了。此时我虽顺势下滑到洞中,考虑上登无处可攀,隔着溪流呼叫僧房中拓碑的人,请求他们给条绳子垂下崖壁来,或许可挽着绳子上去。可拓碑的人不认识外面转进来的路,徒劳无益地想用长梯涉过溪水。但溪流既难越过,梯子的长度又不到崖壁的一半,即使是越过溪流也不能下去。仿徨了很久,打算等洞中的僧人参慧归来,找路抛给绳子。我过了中午还未吃饭,反复环视,在它下边见有竖直的裂隙,虽无处可攀援,但它侧面下覆的石崖上反而有凹孔,只是从上俯瞰不能见到,而从下上登或者可以依赖它们。于是从那里耸动身体,好像鸟劈动翅膀,不知不觉,已钻出了深井,那种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了。仍从丛莽中下山,一里路,由石桥转入洞中吃饭。下午,因为衣裤积满了污垢,就着溪水清洗,居然到了傍晚。

  初四旧拓碑人早晨来到,是因为剩余的碑未拓完,到中午才完工,立即前去呈送给县里,再次约定在明天。我等待他们十分烦闷。听说西南十里有处古鼎山,有座龙岩高悬,铁旗岩新近开辟,而且可从真仙岩后溯灵寿溪的上游。打算下午去探古鼎山铁旗岩,〔新开辟的洞。〕可拓碑人既已离去,参慧又未归,姑且在洞中守行李,终于不能出行。

  初五日吴道士与镜禅的徒弟这才来到,为我拓韩忠献的碑。此碑极大,而石壁斜斜地排列着,我事先排了木头横架起来,但仍要分三层拓,由于横着的架子在中间妨碍着,必得拓完一层就解开架子,然后才能再拓。然而他们拓的十分草率,且字大刻得又浅,一半漫德了,我为他们挖去污点填补空缺,整天都在润饰拓片,但始终有几字不全。会聚拓碑人用剩余的纸拓《元佑党籍碑》、〔此碑是宋代知军沈吟所刻。因为他的祖先也被列入名册之中,故而用家传的本子刻了此碑,与桂林龙隐岩刻的相同。但龙隐岩是刻在崖壁上而且字大,此处是刻碑而字迹工整。)((老君洞图》与《老君像碑》。下午,和尚道士这才离开,我润饰韩忠献碑的拓片直到天黑。

8 C& B# U; v# ]. f4 ]. t* B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1:52:4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初六日 洞中事完,余欲一探铁旗岩,遂为行计。而是日雨复沛然,余不顾,晨餐即行。一里,过来时横列之北洞,又半里,抵横列之南洞,雨势弥大。余犹欲一登南洞,乃攀丛披茅,冒雨而上,连抵二崖下,竟不得洞。雨倾盆下注,乃倚崖避之。益不止,顶踵淋漓,崖不能久倚,遂去盖拄伞为杖,攀茅为絙,复冒雨下。盖其洞尚东,余所跻者在西,下望则了然,而近觅则茫不得见耳。又冒雨一里,南过安灵潭。又半里,西渡溪,乃从岐西向山坳。半里,逾坳而西,路渐大,雨渐杀。透山峡而出,共一里,南逾小桥,〔即来时横涉小溪上源也,〕则仰望桥南山半,有洞北向,有路可登,亟从之。洞入颇深,而无他岐,土人制纸于中,纸质甚粗,而池灶烘具皆依岩而备。中虽无人,知去古鼎不远。乃就其中绞衣去水,下山,循麓再西,则村店鳞次,称山中聚落之盛焉。问所谓铁旗岩者,居人指在西北峰半。又半里,抵其峰之东南,见峰腰岩罅层出,余以为是矣。左右觅路不得,为往返者数四。既乃又西,始见山半洞悬于上,阁倚于前,而左右终不得路。复往返久之,得垂钓童子为之前导。盖其径即在山下,入处为水淹草覆,故茫无可辨。稍上即得层级,有大木横偃级旁,上丛木耳,下结灵芝,时急于入岩,不及细简。及抵岩,则岩门双掩,以绳绾扣,知僧人不在,而雨犹沛,为之推扉以入。其岩南向,正与百步塘南之陆垅山相对。盖岩前古鼎之推扉以入。其岩南向,正与百步塘南之陆垅山相对。盖岩前古鼎村之山峙于左,沸水岩之山峙于右,岩悬山半,洞口圆通,而阁衙于内。其内不甚宽广,丛列神像,右转宏扩而暗然,数丈之内,亦回环无他岐入矣。洞内之观虽乏奇瑰,而洞之胜,颇饶罨映。铁旗之名,其以峰著,非以洞著耶!环视僧之爂具,在右转洞中,而卧帐设于前阁。因登其上,脱衣绞水而悬之窗间,取僧所留衣掩体以俟之。过午,望见山下一僧,戴笠拨茅而登,既久不至,则采耳盈筐,故迟迟耳。初至,以余擅启其闭,辞色甚倨傲慢。余告以远来遇雨,不得不入以待餔。初辞以无米且无薪,余先窥其盎有夙储指存余的柴米等,不直折之而穿,强其必炊。既炊,余就与语,语遂合,不特炊米供饭,且瀹耳为蔬,更觅薪炙衣焉。其僧好作禅语。楚人。既饭,酬以钱,复不纳。时雨渐止,余因问龙岩所在。僧初住山,误以沸水岩为龙岩,指余西南入。余初不知,从之。半里至其下,山下有水穴东北向,潴水甚满,而内声崆峒,其东复然,盖其下皆中空,而水满潴之。然余所闻龙岩在山半,因望高而跻。其山上岐两峰,中削千仞,西有浅穴在削崖之下,东有夹罅在侧峰之侧,践棘披搜,终无危岩贮水。乃下,然犹不知其岩之为沸水不为龙岩也。东半里,趋古鼎村。望村后山南向洞开,一高峡上穹,一圆窍并峙。私念此奇不可失,即从岐东上。上穹者,如楼梯内升,而前有一垂石当门,东透为台,下从台前南入并峙之窍;圆窍者,如圜室内剜,而内有一突石中踞。此时亦犹以沸水为龙岩,不复知此地可别觅龙岩也。既下,仍由村北旧路过小桥,则溪水暴涨,桥没水底者二尺余,以伞拄测以渡。念此小溪如此,若灵寿石堰,涨高势涌,必难东渡。适有土人取笋归古鼎,问之,日:“大溪诚难涉,然亦不必涉。逾岭抵溪,即随溪北下,所涉者止一小溪,即可绕出老君洞左。”余闻之喜甚。盖不特可以避涉,而且可以得安灵以北入洞源流,正余意中事,遂从之。逾坳,抵来所涉安灵西堰,则水势汹涌,洵非揭厉所及。乃即随溪左北行,里半,近隔溪横列之南洞,溪遂西转。又环西面一独峰,从其西麓转北,东向以趋老君后洞焉。路至是俱覆深茅间,莫测影响,惟望峰按向而趋。共二里,见灵寿大溪已东去,不能为余阻;而西山夹中,又有一小溪西来注之,其上有堰可涉。然挟涨势骄,以投鞭可渡之区,不免有望洋濡足之叹。踌躇半晌,既济而日已西沉,遂循溪而东。盖此处有径,乃北经刘公岩出下廓大道者,按方计里,迂曲甚多;时暮色已上,谓已在洞后,从其左越坳而下,即可达洞前,即无路,攀茅践棘,不过里许,乃竭蹶趋之,其坳皆悬石层嵌,藤刺交络,陷身没顶,手足莫施,如倾荡洪涛中,汩汩终无出理。计欲反辄刘公岩,已暝莫能及,此时无论虎狼蛇虺,凡飞走之簇,一能胜予。幸棘刺中翳,反似鸿蒙泥沌未凿,或伏穿其跨下,或蹂踔其翳端,久之竟出坳脊。俯而攀棘滚崖,益觉昏暗中下坠无恐。既乃出洞左蔬蛙中,始得达洞,则参慧已下楗支扉矣。呼而启扉,再以入洞,反若更生焉。

  初七日 参慧早赴斋坛,余以衣濡未干,自炊自炙于岩中。而是日雨淋漓不止,将午稍间,乃趋城南讯舟,更入城补衣焉。是早有三舟已发,计须就其处俟等待之意之,盖舟从怀远来,非可预拟,而本地之舟则不时发也。薄暮乃返洞取囊,以就城南逆旅,而参慧犹未返岩,不及与别,为留钱畀其徒而去。是日七夕,此方人即以当中元七月十五日,民间传统节日,当晚追祀祖先,益不知乞巧,只知报先,亦一方之厚道也。其时雨阵时作,江水暴涨,余为沽酒浸酌,迨夜拥刍chú草而卧,雨透茅滴沥,卧具俱湿。

  初八日 雨势愈急,江涨弥甚。早得一舟,亟携囊下待;久之,其主者至,舟甚隘,势难并处,余乃复负囊还旅肆。是午水势垂垂,逾涯拍岸,市人见其略长刻增可能继续上涨,多移栖高原以避之。余坐对江流滔滔,大木连株蔽江而下,分陈漩涡,若战舰之争先。土人多以小舟截其零枝,顷刻满载;又以长索系其巨干,随其势下至漩湾处,始掣入洄溜,泄之涯间。涯人谓:“庐且不保,何有于薪?”舟人谓:“余因水为利,不若汝之胥溺等待淹没。”交相笑也。

  初九日 夜雨复间作,达旦少止,而水弥涨。余仍得一小舟,坐其间,泊城南吊桥下。其桥高二丈,桥下水西北自演武场来,初涸不成流,至是倏而凌岸,倏而逾梁,人人有产蛙沉灶之虑。过午,主舟者至,则都司促表差也。又有本邑差以独木舟四,缀其两旁,以赴郡焉,乃郡徼取以载卤者拦截载盐的舟。其舟虽小,得此四舟,若添两翼。下午发舟,东南行,已转西南,二十里,有山突立江石,乃西自古东山逾鸡笼坳而东抵于此者,又二十里为高街,有百家之聚在江右。又五里,为芙蓉山亘其东南,有百家之聚在江左。又西南五里为和睦墟。又西十里过舞阳江口。晚泊于沙弓,水且及街衢,尽失来时之砂碛悬崖矣。

  初十日 昧爽放舟。一十五里,马头。五里,杨城,舟泊而待承差官署中的一般官吏取供给于驿。其江之西北有崖濒江,盖东与马头对者也。抵午始放舟。五里,草墟,十五里,罗岩。村在江左,岩在江右。其岩层突沓斑驳,五色灿然。南崖稍低,有石芝偃峰顶,有洞匏剜崖半,当亦有胜可寻,而来时以暑雨掩篷,去复仅隔江遥睇,崖间猿鹤,能不笑人耶!又五里杨柳,又五里大堡,又十五里旧县,又五里古城,又五里白沙湾。江北有尖峰,两角分东西起,峭拔特甚,其南丛山即县治所倚也。江至白沙又曲而南,又十里,下午抵柳城县西门。龙江西至庆远来会。按《志》,县治西有穿山,而治西平临江渚,地且无山,安得有“穿”?又按,城北有笔架、文笔峰,而不得其据。遍询土人,有识者指城西南隔江峭峰丛立者为笔架、文笔,又言其巅有洞中透,穿山当亦即此。然方隅与《志》不合,而《志》既各标,兹何以并萃耶?承差复往驿中,余坐待甚久,泊多行少,不意顺流之疾,淹留乃尔!既暮,差至,促舟人夜行,遂得补日之不足焉。南二里,江之左为峦拦山,削崖截江,为县城南障;江之右即峭峰丛立,土人所指为笔架、穿山者,而透明之穴终无从瞩。棹月顺流,瞬息十五里,转而东北行。又五里,有山兀耸江东岸,排列而南,江亦随之南折,滩声轰轰,如殷雷不绝,是为倒催滩。岂山反插而水逆流,故谓之“倒”,而交并逼促,故谓之“催”耶?其时波光山影,月色滩声,为之掩映,所云挟飞仙者非欤!又南十五里为古陵,又二十里为皇泽墟,西与鹅山隔山相向矣。又东南三里抵柳州府,泊其南门,城鼓犹初下也。

' N6 r+ {5 G& C. p0 b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7 11: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初六日洞中事完毕,我想去探一探铁旗岩,便为出行做准备。可这一天雨又倾盆而下,我不顾,早餐后就动身。一里,路过来时横列的北洞,又走半里,抵达横列的南洞,雨势更大了。我仍想登一次南洞,便攀着树丛分开茅草,冒雨而上。一连到达两道山崖下边,竟然找不到洞。雨倾盆下注,只好靠着崖壁避雨。雨益发不停,头顶脚跟雨水淋漓,石崖不能长久靠着,便去掉伞盖拄着雨伞当做拐杖,抓住茅草作为绳子,又冒雨下山。原来那洞还在东边,我登上去的地方在西面,从下边望去一目了然,可在近处寻找却茫然不可见了。又冒雨行一里,向南路过安灵潭。又走半里,向西渡过溪流,就从岔道往西向着山坳走。半里,越过山坳往西行,路渐渐宽起来,雨慢慢减弱。穿过山峡出来,共一里,向南越过小桥,就是来时横涉过的小溪的上游了。仰望桥南的山腰上:有个洞向北,有路可登,急忙顺着路走。洞进去很深,没有别的岔洞,本地人在洞中造纸,纸质十分粗糙,可水池炉灶烘烤的器具全都齐备地安置在洞中。洞中虽、无人,但心知距古鼎山已不远,便就在洞中扭去衣服上的水。下山后,沿山麓再往西走,就见村庄房屋鳞次栉比,称得上是山中村落的盛况。打听所谓铁旗岩的地方,居民指点在西北山峰的半腰上。又行半里,到达这座山峰的东南麓,见到山腰上岩石裂隙层层现出,我以为是了。在左右找不到路,为此往返了四次。随即就又往西走,才见半山腰洞高悬在上,楼阁紧靠在前,但在左右始终找不到路。再往返了很久,遇到个钓鱼的儿童为我在前领路。原来那小径就在山下,入口处被水淹没草丛覆盖着,所以茫然不能辨认出来。略上走马上遇到层层石阶,有大树横卧在石阶旁,上面丛生着木耳,下边结着灵芝,当时急于进洞,来不及细细查看。及到岩洞时,却见岩洞的门双双掩着,用绳子结了个扣,知道僧人不在,可雨仍在倾泻,为此推开门进去。这个岩洞向南,正与百步塘南面的陆垅山相对。大体上岩洞前方古鼎村所在之山矗立在左边,沸水岩所在之山屹立于右边,岩洞悬在山腰上,洞口圆圆的无阻碍,而楼阁排列于内。洞内不怎么宽广,成群排列着神像,向右转去宏大开阔却很昏暗,几丈之内,也就回环曲折没有别的岔洞可入了。洞内的景观虽缺乏奇伟的瑰丽,可洞中的景致,颇富有掩映的情趣。铁旗的名字,那是以山峰著称的,不是以洞著名的!环视僧人的炊具,在向右转的洞中,而卧具蚊帐设在前边的阁中。因而登上楼阁,脱去衣服绞水并挂在窗口上,取来和尚留下的衣服遮身以等待他。过了中午,望见山下有一个和尚,戴着斗笠拨开茅草上登,随后很久不到,原来是采木耳装满了竹筐,所以迟迟不到。初到时,因为我擅自开了他关着的门,语言脸色都十分傲慢。我告诉他因为远道而来遇上下雨,不得不进来等着给饭吃。起初他用无米又无柴来推辞,我事先窥见他的瓦瓮里有平素储藏着的粮食,不直说揭穿他,强逼他必得烧饭。做饭之后,我凑过去与他讲话,话一说便合拍,不但煮米供饭吃,而且煮木耳作菜,又找来木柴烤衣服。〔这个和尚爱讲充满禅理的话。是楚人。〕吃过饭,拿钱酬谢他,又不接受。此时雨慢慢停了,我因而打听了龙岩所在之处。这个和尚刚住进山里,错把沸水岩当作龙岩,指点我往西南进山。我起初不知道,按他的话走,半里路来到山下,山下有个水洞朝向东北,积水非常满,而洞内水声空洞洞的,山东面又是这样,大概山下中间都是空的,而水满满的积在里边。不过我听说龙岩在半山腰,因而望着高处上登。此山上面岔出两峰,中间陡削高千初,西面在削崖之下有个浅穴,东面在侧峰的侧面有道夹缝,踩着荆棘拨开搜寻,始终没有贮着水的高洞。只好下山,但仍不知这个岩洞是沸水岩不是龙岩。往东半里,赶到古鼎村。望见村子后山上有向南张开的洞,一个又高又窄上边隆起,一个圆窍并峙,私下想来这处奇景不可错过,立即从岔道向东上山。上边隆起的洞,里面如楼梯一样上升,而洞前有一块下垂的岩石挡在洞口,向东穿过去是平台,下去从平台前往南就进入并峙的圆窍;圆窍里边,如内中挖空的圆屋子,而洞内有一块突起的岩石盘踞在中央。此时也仍把沸水岩当作龙岩,不再知道此地可找到别的龙岩了。下山后,仍由村北的原路过小桥,就见溪水暴涨,桥身淹没在水下有二尺多,用伞拄着探测深浅才得以渡过来。心想这条小溪如此,如是灵寿溪的石坝,水流高涨水势汹涌,必定难以涉到东面。适好有当地人拿了竹笋回归古鼎村,向他打听,答:“大溪确实难涉过去,不过也不必涉水。越过岭走到溪边,立即顺溪流往北下走,要涉的只是一条小溪,就可绕到老君洞的左边。”我听到这话十分欢喜。原来不但可以避免涉水,而且可以找到安灵潭以北流入洞中的源流,正是我心意中的事,便按他的话走。越过山坳,到达来时涉过的安灵潭西侧的堤坝,就见水势汹涌,实在不是揭起衣服所能涉过去的。于是马上顺溪左往北行,一里半,走近隔溪横列的南洞,溪流于是向西转去。又环绕西面一座独立的山峰,从它的西麓转到北面,向东便能赶到老君岩后洞了。路到了这里全部覆盖在深深的茅草间,无法测知虚实,唯有望着山峰根据方位赶路。共行二里,见灵寿大溪已向东流去,不能阻挡我了;可西山夹谷中,又有一条小溪从西流来注入灵寿溪,溪上有坝可涉过去。然而溪水仗着涨势骄横,在投鞭于溪就可断流而过的地方,不免有浸湿鞋子望洋兴叹之感。踌躇了半响,涉过溪流后太阳已西沉,便沿溪流往东走。原来此处有小径,是往北经刘公岩通到去下廓的大道的路,按方位估计里程,迂回得太多;此时暮色已经上来,我以为已在洞后,从它左侧越过山坳下走,马上可到达洞前,即便无路,攀着茅草踏着荆棘,不过一里路左右,便尽力跌跌撞撞地往前赶路。那山坳都是悬石层层深嵌,藤条刺棘交缠,陷下身子没过头顶,手脚无法施展,如倾斜漂荡在洪水波涛之中,似湍急的水流终归没有走出去的办法。打算返回刘公岩,天已昏黑无法赶到,此时无论是虎狼毒蛇,凡是会飞能走的族类,一概能胜过我。幸好刺棘在中间障蔽着,反而似未开凿的宇宙一片混沌,或者趴下穿过它的胯下,或者似猿猴样跳过那屏障的顶端,很久之后居然出到了坳脊上。俯身抓住荆棘滚下山崖,益发觉得在昏暗中下坠没有恐惧之感。不久到了洞左的菜地中,这才得以来到岩洞,参慧却已放下门门撑住了门。呼叫后开了门,再次得以入洞,反而觉得好像是再生了一样。

  初七日参慧一早赶去念经做法事,我由于衣服潮湿未干,在岩洞中自己烧饭独自烤火。可这一天雨下得淋漓不止,将近中午时稍微间断了一下,于是赶到城南打听船,再进城去补衣服。这天早‘晨有三条船已开走,估计必须到此处等船,大致船从怀远驶来,不能预先计划,而本地的船却不定时发船。傍晚才返回洞中取行李,以便住到城南的旅店中,可参慧还未返回洞中,来不及与他道别,为此留了些钱给他徒弟便离开了。这天是七夕,这地方的人就拿它当中元节,更不知乞巧,只知祭祖,也是这一方厚道淳朴的风俗了。此时阵雨不时发作,江水暴涨,我因而买酒来漫不经心地喝下,到夜里抱着干草便躺下了,雨水透过茅屋顶滴下来,铺盖全湿了。初八日雨势更急,江水涨得更猛。早上找到一只船,连忙带着行李下去等;很久之后,船主人到了,船很窄,情势难以共处,我只得又背着行李回旅店。这天中午水势浩浩森森,越过岸边拍打着江岸,街市中人见水位上涨刻度增高,多移居到地势高的原野上去避洪水。我坐着面对滔滔江流,大树连根带叶布满江面流下来,分成队列打着漩涡,好像战舰一样争先恐后。当地人大多用小船拦截其中的零散枝叶,顷刻就装满一船;又用长绳系住那大树干,顺水势下到水湾漩流之处,方才拖入回旋的水流,把树拉到岸边。岸边的人说:“房屋都将保不住,要柴火有什么用?'’船上的人说:“我趁水势得到好处,不像你们等着被淹。”相互都笑了。

  初九日夜里雨又断断续续地下起来,到天明慢慢停了,可江水更加上涨。我仍然找到一条小船,坐在船中,停泊在城南吊桥下。此桥高二丈,桥下水从西北方自演武场流来,起初干涸不成流,到这里倏地越过江岸,倏地漫过了桥,人人都有炉灶沉入水底生出青蛙的忧虑。过了中午,主管船只的人来了,是都指挥使司催促奏表的差役。又有本县的差役用四条独木舟,连缀在小船两旁,以便赶赴府城,是府里发公文取来装载盐卤的船。那船虽刁六得到这四条独木舟,好像添了两个翅膀。下午开船,往东南行,不久转向西南,二十里,有座山突立在江右,是自西边古东山越过鸡笼坳而后往东延到此地的山。又行船二十里是高街,有个百户人家的村落在江右。又行五里,是芙蓉山横亘在江流的东南,有个百户人家的村落在江左。又向西南行五里是和睦墟。又向西十里过了舞阳江口。晚上停泊在沙弓,江水将要漫到街道上,完全失去了来时满是沙石浅滩的悬崖了。

  初十日黎明开船。行十五里,到马头。五里,到杨城,船停下来等差役去骚站取给养。此处江的西北有山崖濒临江流,大致是在东面与马头相对的山。到中午才开船。五里,到草墟,十五里,到罗岩。村子在江左,罗岩在江右。那岩石层层突起杂沓斑驳,五色灿烂。南面的石崖稍低,有灵芝状的岩石倒卧在峰顶,山崖半腰有个山洞似葫芦样刺空,应当也有胜景可以探寻,但来时因为炎热天下雨掩着船篷,去的时候又仅能隔江远远斜视,山崖间的猿猴白鹤,能不讥笑人吗!又行五里到杨柳,又行五里是大堡,又是十五里为旧县,又行五里到古城,又五里到白沙湾。江北有座尖峰,两个尖角分在东西两头突起,特别陡峭挺拔,它南边成丛的山峦就是县城紧靠的地方了。江水流到白沙湾又曲向南,又行十里,下午抵达柳城县西门,龙江从西边流到庆远前来会合。根据志书,县城西边有座穿山,但县城西面地势平坦濒临江中的小洲,地上尚且无山,哪能有“穿,'?又按,城北有笔架峰、文笔峰,可找不到它的根据。问遍当地人,有认识的人指出城西南隔江山峰陡峭成丛矗立之处是笔架峰、文笔峰,又说峰顶有洞从山腹中穿透,穿山应当也就是此处。但是方位与志书不相符,而且志书既然各自标出,这里为什么聚集在一起呢?差役再次前往骤站中去,我坐等了很久,停泊的时候多行船的时间少,想不到顺流而快行的常理到这时滞留如此!天黑后,差役来了,催促船夫夜间行船,于是得以补足白天的不足了。向南二里,江的左岸是峦拦山,陡削的山崖横截江流,是县城在南边的屏障;江的右岸就是成丛峭立的山峰,是当地人指认为笔架峰、穿山的地方,然而透亮光的洞穴始终无从看到。顺流月夜划船,瞬息就是十五里,转向东北行。又行五里,有座山突兀耸立在江东岸,排列着往南延伸,江流也随山势向南折,河滩水声轰轰,如隆隆雷声不绝于耳,这是倒催滩。莫非是山反插而水逆流,所以把它标为“倒”,而互相依傍逼近,故而把它叫做“催”吗?此时波光山影,月色滩声,为它们衬托,所说的挟飞仙遨游的事没有啊!又往南十五里是古陵,又行二十里是皇泽墟,西面与鹅山隔山相望了。又南行三里抵达柳州府,停泊在府城南门,城中更鼓还刚刚敲响。


7 P) b( y& z+ x2 Y5 M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