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1385|回复: 3

走近三江程阳风雨桥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10 1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西

走近三江程阳风雨桥

·姚老庚

程阳风雨桥距县城古宜镇19公里,坐落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马安、程阳八寨,是集桥、廊、亭三者于一身的建筑物,在中外建筑史上独具风韵。程阳桥又叫永济桥、盘龙桥,始建于1916年。“风雨桥”建筑的形式起源于公元3世纪初,散处于中国西南、西北、华东部分地区,其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其趣。桥的造型是侗族村寨模式的再现,桥亭和鼓楼造型相似,而桥廊则与民居的线条相吻合,整体构成完整的侗族村寨艺术的风貌。目前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风雨桥,是侗乡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的创造力。穿斗木结构建筑是中国南方传统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尤其在山区的民族地区中使用尤其普遍。桥亭桥廊的建筑便是采用了这种结构,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杆栏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值得重视的是木结构廊桥这种桥梁形式在其他地区逐步消失的情形下,该桥仍保留有如此之好,应值得高度重视和保护。也是中国木建筑中的艺术珍品。

程阳永济桥总是靓装秀雅,脸含俏笑,风华绝代。横跨林溪河上,迎接着中外向往它的美丽和建筑风格的游人。桥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台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十分雄伟壮观。据有关资料记载,该桥与我国的石拱赵州桥、铁索泸定桥等世界历史名桥齐名。桥的两旁镶着栏杆,好似一条长廊;桥亭中有花格彩屏,桥中有5个多角塔形亭子,飞檐高翘,犹如羽翼舒展;桥的壁柱、瓦檐、雕花刻画,富丽堂皇。整座桥雄伟壮观,气象浑厚,仿佛一道灿烂的彩虹。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却一丝不差。桥上两旁还设有长凳供人憩息。游人坐在凳上放眼望去,只见林溪河蜿蜒而来,桥的两边,茶林满坡,翠木簇拥;田园耕地,农夫劳作;河边水车,缓转灌溉。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信仰方面的含义。它象征飞龙绕寨,以保年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作善降祥,侗境生光,吉祥幸福,长存远古,永济流芳。

惟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侗族风雨桥,似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侗家美女,是侗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程阳桥由于它别具一格的建筑技艺和雄伟风姿而闻名于世。这种不费一钉一铆的建筑,凝聚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凝结着恩爱夫妻被花龙救护的动人传说。在讲述它的过去与未来;每一阵流水或蝉鸣声都能让你深切地沉浸于凄离绝美之中。山清水秀的侗乡,流传着花龙急救年轻夫妇的传说:一天,一对新婚不久的恩爱年轻夫妇过桥,河底却突然刮起一阵狂风,一下把女的卷走。原来是河里的螃蟹精看上了那女子而作怪。丈夫急得在河边大哭,差点想投河陪妻子而去,哭声惊动了水底的一条花龙,他深深为男子的痴情感动,于是飞天而出,施法将螃蟹精击杀,救出了女子。恩爱夫妻终于重聚。后人为纪念花龙,就将河上唯一那座小木桥改建成画廊式的风雨桥,还在柱上刻了花龙的形象,称它为回龙桥。然而这毕竟是神话中的桥。由于它能让人躲避风雨,人们又称它为风雨桥,成了情侣们幽会密语的好去处。

伴随着潺潺流水声并肩坐在桥畔,是侗族青年男女们一种由远已久又别样的浪漫风情。奇特精巧的风雨桥,高大雄伟的鼓楼,别具风格的民居,映着青山绿水,组成了一幅幅秀丽的风俗画卷。程阳不仅以风雨桥而闻名中外,程阳八寨的风景更是浓缩了侗族文化的精华。在程阳桥旁的山坡上可以看到,一架架巨大的水车的慢慢转动,车水之声不绝于耳;不远处绚丽多姿的侗家吊脚楼依山傍水,玲珑剔透,鳞次栉比,参差错落,连成一片,层层而上,难怪懂得人文旅游真谛的老外来到程阳桥,往往一住就是三五几天,甚至十天个把月,慢慢观察体会侗家人的生活习俗,探究侗族民间文化的存在。郭沫若老先生来参观时喜悦的心情在诗的意境中展现,:艳说林溪风雨桥,桥长廿丈四寻高。重瓴联阁怡神巧,列砥横流入望遥。竹木一身坚胜铁,茶林万载茁新苗。何时得上三江道,学把犁锄事体劳。桥也仿佛显得更为深邃与厚重。很多人把桥和当地的风土人情融合在一起放在心里珍藏,遇到闲暇时独自回味,或者和朋友们聊天时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于是,风雨桥在很多时候更像一壶老酒,只要两捧茴香豆或者半喋牛肉干就能把逝去的历史嚼得有滋有味。每个人审美和游玩时间及心情的不同,风雨桥的內在之秀美,在她们心中的形象也各有差异,但大家认同她的价值,她更像一副永久的历史珍藏画,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显其价值的珍贵。

站在稍远的地方观望风雨桥,仿佛已经不是在看桥,是在看历史,在看一种文化,是在看她和人们共同度过的岁月。与那种独自走阅滩涂沟壑,自由地体会天空的云卷云舒,更能给人一种心中的宁静与悠闲。此奇桥瑰宝,远眺壮丽俊伟,如梦似幻,如诗如画。近看起伏跌宕,主次分明。走近风雨桥,基本上通体都为木制,桥顶能让人遮风挡雨,桥身的两侧有供人歇息的“长木凳”,跟桥身连体,看上去很光滑,也许是很多游人疲乏时在此休息所致。程阳风雨桥是典型的侗族建筑,惊人之处你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在三江侗乡,像程阳桥这类的桥还有不少,仅林溪河上就有“八坳桥”等十多座,而八江乡的“八斗桥”、独峒乡的“巴团桥”和“华练桥”,其技艺成就,都可与程阳桥相媲美。其比例协调、格调高雅,韵律之美,都达到刚柔相济。颇有增一分肥,减一分瘦的意境这不禁使我想起一句话:某一建筑如果在技艺上已经非常美的时候,她一定不是单个的在现,一定是群体性的美。从这里的事实也论证了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在风和日暖的日子里,应三江县文联区签约作家杨群江先生之邀,有幸到此一游。我来游玩的时候人很多,听当地人讲以前这里每隔一小段,桥上总会有一只木桶,里面盛着清凉甘冽的泉水,上浮木勺,供路人舀水解渴。风雨桥的附近都会有泉(井)水,每每桶中水将尽,自会有人将水添满,但是这样的景象已经成为历史,桥上的人有的在拍照,有的在休息,有的在谈笑风生等等,可能来游玩的人很少有人在思考关于桥的久远的历史,那样显得有些枯燥,少了些游玩的鲜活灵动的气象。玩的高兴释放一下心中的压力或苦闷,领略侗家的风土人情,就是很好的状态了。风雨桥逐渐淡出我的视线,她柔美靓丽的身影和隐隐的阳刚之气却在我心中永久停留,使我游玩后没有疲劳相反好像获得一种自然的力量,身边的旅伴们在谈论着游玩的感受,侗族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古朴灿烂。

侗族村寨多建于山麓、溪流河畔,所以凡侗族人聚居地区,有河必有桥。风雨桥的结构组成分成三部分:下部为青石垒砌的桥墩,墩底用松木作底层铺垫,以油灰沾合青石砌成菱形的墩座,上面再铺置杉木。桥墩之间跨度很大,能工巧匠们就在这桥墩之上铺了两层架四五尺直径、下短上长的六根连排大杉木做为“挑梁”,而把两层正梁架在挑梁之上,再铺设木板作为桥面。有桥墩为支点,以挑梁为贡杆,从而缩短了跨度。同时又把桥亭的布局,筑在两节大梁的交接处和大桥的两端,使其起到重力平衡作用,借其重力来稳住大梁,减少上下颤动,以延长大梁寿命。其结构以“密布式悬臂托架”支梁体系。整座桥梁、桥柱及桥面桥体建筑结构,以及桥面上亭、廊的柱、枋、栏杆全用杉木凿榫衔接,凿眼穿枋,大小木条斜穿直套,纵横交错,不用一钉一铆,它的建筑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需铁件勾连,而能整体结构严谨精密,坚固耐久,表现了侗族建筑艺术的高度水平。桥的木栏杆下设计一层往外挑一点二公尺的大挑檐,不但可美化桥身,同时还保护下面的木结构,能遮避雨水的侵蚀而腐朽。上部为亭廊,采用榫铆结合的梁柱体系连成一座整体。各墩、台上建有五座塔式桥楼亭,位于中央的桥楼亭最高,建筑样式为“挺颐式四层六角宝塔式”楼阁。中央桥亭两边各有一座称东西台亭,为“多重檐攒尖顶的四层四角宝塔式”楼阁。在桥头两端各有一座“多重檐歇山顶式样的四层殿式”楼阁,称东西墩亭,分布在桥的两端,互为对衬。五座桥楼亭集侗族亭、塔、楼、阁建筑特点为一身。楼亭最上层屋面共分三种形式,中间是“六角形攒尖顶”,两旁是“四角攒尖顶”,其上设有用红土烧制的葫芦宝顶,象徵吉祥如意。第三种是在桥两端的“歇山屋面顶”,工艺精湛,气势雄伟。五座塔形楼亭,各座楼阁屋顶不同,楼阁之间的跨桥上面,上铺小青瓦衔接,使整座大桥从上到下,浑然一体,构成一条长廊式走道桥面,楼亭间以长廊相连。采用中国南方特有的“穿斗式”的组合结构,展现了侗、汉先民的文化交流。桥亭檐上下,均为飞角半拱,戟脊端部设有古朴塑饰,弯月飞翘,犹如舒展的羽翼,翘角漆成白色,桥盖采用青瓦白戟脊,形成黑白分明的横线分割,给人庄重典雅的艺术美感。桥廊的桥亭、楼阁、廊檐、殿宇及走廊均有金匾、雕刻等,长廊尽头有石刻碑记,桥亭之间的瓦梁上,装饰有4个葫芦和倒竖的螯鱼,每个彩绘檐角有一只木雕仙鸟装饰其间,色泽鲜艳,栩栩如生。风雨桥的建筑,体现出侗族崇尚古朴淡雅的审美取向,它与自然环境完美的融合,更显得古朴、浑厚、庄严、壮美。

民国《三江县志》中记载:“民国九年(1920年)为程阳乡属八寨所建,石砌大墩五,上架四丈余长盈抱之杉树,凡三层,横跨江流,桥上设亭二十四间,中亭作塔形,把关帝,两头建八角楼,置栏杆板凳,供人游息。”由著名工匠陈栋梁设计,成于民国13年。民国26年被洪水冲毁部分结构,均按原貌修复。1983年程阳风雨桥再次被洪水冲断,当地群众、民间匠人耗用材600多立方米,用9800多个构件为之加固,均按风雨桥原貌修建复原,也让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木工的独特工艺魅力。现存的程阳桥是1985年重修的。该桥呈东西走向横跨河面。全长77.76米,桥宽3.75米,桥高11.52米。石桥墩为木面翅式桥型,外壳用青条石垒砌而成。桥墩呈六角船形改填毛石混凝土,高9米,长6米,宽2米,以减少洪水的冲力。墩台上建有5座塔阁式桥亭和19间桥廊,亭廊相连,宛如一座水上长廊式的高层楼阁,十分雄伟壮观,具有典型的侗族建筑艺术风格。由于有桥墩为支点,以挑梁为杠杆,从而缩短了跨度,减少了挠度;同时又把桥亭竖在两排正梁接头处,使其起到重力平衡作用。因此,负重近20万斤的正梁始终稳固平衡。桥亭、楼阁、殿宇及走廊均有金匾、雕塑等,长廊尽头还有石刻碑记。

1988年香港学者陈茂祥老先生参观程阳桥后,深有感慨并留诗赞颂:“不到三江恨不消,避秦早应学侗瑶。蓬莱未必真仙境,人间奇迹程阳桥”。由于程阳桥造型奇特,雄伟壮观,国内外友人来此参观、拍摄和描绘者为数不少,中国邮政也印制了程阳桥纪念邮票年,1982年2月2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程阳桥以她独特的建筑技艺和雄伟英姿而遐迩闻名,勒石桥头《永济桥修复记》一文中结尾写到:“桥之工拙,又岂在装金饰玉哉!试观此奇桥伟梁,横亘绿野;峥楼嵘础,倒掩碧空。负砥強似灵龟,承梁胜于螭龙。黛白相间,酿清新为素雅;横竖交列,蕴隽美于会融。不堆不砌,无缺无冗,和谐得体,稳健从容。有谓,美在宜不在妆,雅在清不在艳……壮哉!三江一水长流去,侗寨花桥万古青”。诗人墨客多有题词赋诗,1965年郭沫若同志题字“程阳桥”,笔者不才草就此文并赋诗一首:江远遥观两岸萧,舟横溪上水车摇。秋山凉意惊鸿过,日月有情风雨桥。

发表于 2012-10-10 15:07:1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175##175##175#好熟悉你的名字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0 19: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可惜现在喜欢文学的人越来越少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0-18 12: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江苏
#170##170##170##170##170#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