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楼主: 融好编辑08

苗山里的“芦笙王”长这样,估计还有大把融水人没见过!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9 22:51:3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牛满坡 发表于 2017-3-29 20:14
哪个有本事的吹曲《沧海一声笑》来听听。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9 23:04:4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有什么的意义啊,又吹不响。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00: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梦想....... 发表于 2017-3-29 22:30
芦笙肯定是原来老调,老调要继承千秋万代,但也还可惜有些老调丢了。

梦想赞同你。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09: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明恒 发表于 2017-3-29 17:13
做那么大的芦笙讲实话没有什么意义.还不如多创造点曲谱出来.住融水三十来年听到的永远是那一个调调.听久都 ...

几个调调吹传了几百上千年不变,你说是经典不?放眼华夏大地,能流传吹传上千年的有多少?不要少看了这调调,不要厌烦了这调调,那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啊!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09: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我会吹五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09:31:27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荷禾 发表于 2017-3-30 09:12
几个调调吹传了几百上千年不变,你说是经典不?放眼华夏大地,能流传吹传上千年的有多少?不要少看了这调 ...

融水苗族迁徙过来最多三五百年历史.还上千年.不要给自己带高帽.如果你认为那个调调很经典.我不反对但是经典就要一直吹一首吗.这可以看出其创作能力有限.像歌曲有很多经典老歌.但是你会一直唱一首咩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0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明恒 发表于 2017-3-30 09:31
融水苗族迁徙过来最多三五百年历史.还上千年.不要给自己带高帽.如果你认为那个调调很经典.我不反对但是经 ...

历史: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 0 0 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
          芦笙历史,渊源流长,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鼓簧鼓簧”的诗句出现。据考古发现,江川李家山出土的两件战国时期的葫芦笙,是我国最早的笙类乐器之一。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在《今昔集·钓鱼城访古》一书中断言道:“(笙之类乐器)据我看来起源于苗族,苗民间均备有芦笙”。由此看来,芦笙源于古代苗族先民,由于苗族历史上的不断迁徙而形成了芦笙的文化体系,并在苗文化中占了主导地位。

虽然苗族迁徒到融水才三五百年,但是芦笙可是传承了几千年!苗族迁到哪,芦笙必带到哪,这曲曲调调必吹响到哪!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0: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牛满坡 发表于 2017-3-29 20:14
哪个有本事的吹曲《沧海一声笑》来听听。

来我吹你听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0: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荷禾 发表于 2017-3-30 09:50
历史:据文献记载,芦笙已有3 0 0 0 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吹笙鼓簧,吹笙吹笙 ...

既然你自己百度了那么你怎么会无视芦笙发源于中原后于少数民族发扬光大的话.芦笙存在却是有那么多时间.但是少民使用不会那么久.而且里面有提到曲调共有三百六十首.请问你传承了几首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30 10: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斗牛呀,两位楼上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