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能想到,广西北部这座低调的苗乡,如今凭一己之力火出圈——夏天靠“果冻水”霸占避暑榜,秋天用“烧鱼节”吸引4万人狂欢,就连高速都扎堆开工,农产品卖爆粤港澳,2025年国庆单季旅游收入就冲近7亿!这就是柳州融水苗族自治县,用生态当底色、文化做引擎,把“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劣势,玩成了乡村振兴的王牌。


融水的爆火,从一汪“果冻水”开始。今年夏天,元宝山下的嵘溪瀑布彻底火了,清透见底的溪水像果冻般澄澈,水下砂石、小鱼清晰可见,踩进去凉丝丝的,瞬间驱散暑气。这可不是普通的溪水,是融水30多年坚守生态保护的成果——森林覆盖率达76.19%,融江、贝江水质连续五年全国榜首,元宝山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养着全球独有的元宝山冷杉,还涵养出这汪“能直接喝的清水” 。



为了让好风景变好日子,融水玩出了新花样。返乡青年陈隆科带着7个伙伴,把麻洞屯的废弃老木屋改成3000多平的“依山别院”民宿集群,夯土墙配民族挂件,既有苗寨韵味又有现代卫浴,游客推开窗就是稻田溪水,还能认养共享田园的有机蔬菜,成熟后直接快递到家。更妙的是“山三妹”等600万粉丝的网红歌手,用山歌为“果冻水”代言,机车俱乐部自发推广骑行路线,让这个小众秘境彻底走进全国游客视野 。



如果说“果冻水”是融水的夏日名片,那“烧鱼节”就是秋天的流量密码。红水乡高文村的“烧鱼节”已经办了20届,从最初的丰收仪式,长成了集篮球联赛、芦笙踩堂、烧鱼盛宴于一体的盛会。今年国庆,4万游客从广东、贵州等地赶来,亲手摸禾花鲤、烤田鲤,在篝火旁跳芦笙舞,线上直播更是吸引70万人围观。村里的“丰收市集”摆满了罗汉果、苗绣饰品、糯米酒,单日就卖出2000斤农产品,村集体经济直接增收5万多,50多户村民跟着赚钱 。


而这背后,是融水把“稻渔共生”玩到极致的智慧。以前单种水稻每亩才赚1000元,现在搞“鱼凼式”种养,水稻不减产还能多收60斤禾花鲤,亩增收直接翻倍。落久水库的“有机鱼”靠天然饵料生长,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平台年销8000万,“融水田鲤”成了“广西好嘢”的金字招牌。村民梁定华返乡开鱼庄,新鲜鱼获直供餐桌,年收入翻倍还带动3个乡亲就业,这就是“一田双宝,一业兴乡”的真实写照 。


更让人期待的是,融水的交通即将迎来大升级。2025年10月,龙胜至融安、融安至罗城两段高速同步开工,双向四车道、时速100-120公里,建成后将打通桂林-柳州-河池的快速通道。到时候,从柳州去融水避暑、吃烧鱼更方便,苗寨的香鸭、古树红茶、糯米柚,这些地理标志产品能更快运往全国,真正实现“路通财通” 。

融水的聪明之处,在于从不透支生态,而是让文化赋能产业。500多年历史的芦笙斗马节,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马王争霸赛”都能吸引大批游客,还催生了斗马文创、民俗体验等新业态;稻渔文化不仅能种地养鱼,还开发了研学路线,国庆期间50多批研学团扎堆来,让孩子们亲手捕鱼、学苗绣,带动民宿餐饮收入涨30% 。在这里,保护元宝山的动植物、传承苗族的老手艺,都成了能赚钱的“宝贝”。

如今的融水,早已不是那个藏在深山里的苗乡:它有能清凉一夏的“果冻水”,有能热闹狂欢的“烧鱼节”,有能放心吃的生态农产品,更有即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它用事实证明,乡村振兴不用照搬别人的模式,守住自己的生态和文化,就能走出一条独一无二的路。

这个既有绿水青山,又有烟火气的苗乡,你心动了吗?夏天去踩“果冻水”、秋天去赶“烧鱼节”,顺便带点古树红茶和香鸭礼盒,想想都惬意~ 你去过融水哪里呢?评论区聊聊你的苗乡记忆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