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重阳酒作为大苗山群众智慧的千年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堪称极具地域特色的佳酿。在过去,重阳酒多为家庭自酿,用于节日庆祝、婚丧嫁娶等重要场合,分享着生活的喜乐与哀愁。然而,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升以及融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融水重阳酒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游客被重阳酒独特的风味和背后的民族文化所吸引,市场需求急剧增长,产量与销量持续攀升,逐步形成具有规模效应的民族特色产业。
但在产业快速发展的繁荣表象背后,诸多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由于各企业选用的酿造原料差异较大,酿酒工艺与技术更是各有不同,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稳定性欠佳。市场上甚至出现以次充好、使用劣质酒勾兑销售的乱象,严重损害了融水重阳酒的口碑。究其根源,缺乏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是关键症结所在。当前,企业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仅执行《黄酒》国家标准,但因融水重阳酒在工艺和原料上的独特性,该标准无法在检验检测、生产管理、规范引导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做到精准细化。这使得执法部门难以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对融水重阳酒进行有效规范和打假,极大地制约了这一特色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为从根本上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推动产业做大做强,融水县市场监管局积极谋划,主动作为,一系列围绕融水重阳酒标准化建设的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深入企业实地调研,挖掘标准制定要点
2025年5月14-15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管局组成标准化调研组,深入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乡醉酒厂、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火塘苗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水县融水镇苗妹酒坊、融水县融水镇洞井小锅米酒坊等多家重阳酒生产企业开展深度调研。
调研组一行走进酒坊的生产车间,全程观摩重阳酒的酿造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传统酿造工艺、原料筛选、品质把控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入微的了解。期间,调研组与企业技术负责人、酒坊负责人及资深酿酒匠人围坐在一起,围绕感官和理化技术参数、酿造工艺、检验检测等内容展开深度交流。大家各抒己见,就如何在标准中精准界定重阳酒的独特风味、香气特征,以及如何规范原料选用、酿造流程和质量检测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探讨。企业技术人员提出,重阳酒独特的风味源于当地特有的微生物环境和传统酿造工艺的结合,在标准制定中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保留传统工艺特色。酿酒匠人们则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分享了在发酵温度、时间控制等方面的心得,希望标准能够对这些关键工艺参数进行明确规范。调研组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发言,详细记录下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为标准制定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此次调研发现,因酿造原料、工艺不同,产品质量不一,且现有《黄酒》国家标准难以满足融水重阳酒特殊需求,制约产业发展。例如,不同企业使用的糯米品种不同,有的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有的则相对较差,这直接影响了重阳酒的口感和品质。在酿造工艺上,发酵时间从几天到十几天不等,发酵温度也因企业而异,导致产品的酒精度、甜度等理化指标差异较大。这些问题不仅给消费者的选择带来困惑,也阻碍了融水重阳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召开团体标准讨论会,凝聚共识完善内容
5月16日,融水苗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组织召开制订《融水重阳酒》团体标准讨论会。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局等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广西融水苗窖重阳酒厂、广西融水元宝山苗润特色酒业有限公司、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乡醉酒厂、广西玉凤酒业有限公司、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火塘苗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融水县融水镇苗妹酒坊等6家重阳酒生产企业的专家与技术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标准制定事宜。
会议针对已获得广西农业农村产业振兴促进会立项批准的《融水重阳酒》团体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展开深入讨论。与会人员围绕融水重阳酒的原辅料、酿造工艺、感官指标、理化指标、检验检测方法、抽样等内容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提出宝贵建议。行业主管部门的代表从产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强调标准要具有前瞻性和引领性,不仅要规范当前的生产,还要为产业未来的升级发展奠定基础。
会后,编制工作组将依据各方意见和建议,开展实验验证,与生产企业反复讨论修改,进而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为标准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坚实基础。他们计划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针对原料的配比、发酵工艺的优化等关键问题进行实验研究,通过科学的数据来支撑标准的制定。同时,还将与更多的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充分吸收各方的智慧和经验,确保标准既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又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此次从实地调研到召开研讨会的系列工作,对提升融水重阳酒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传承与发展民族特色酿酒工艺,推动融水民族特色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续,融水将持续推进标准化建设,为重阳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来源:融水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