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大奔普! 尧告拉鼓节“苗族拉鼓习俗”列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 尧告苗寨沸腾了
“苗族拉鼓习俗”(编号694,民俗类)赫然在列
(广西政府网文件链接:http://fun--gxzf--gov--cn---z8c1 ... siteid=1&id=1464502 )
“苗族拉鼓习俗尧告拉鼓节申报自治区级非遗项目我们盼了十几年,今天终于实现了,三百尧告4500多的群众高兴啊。”
广西政府网12月27日公布《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桂政发〔2018〕58号),“苗族拉鼓习俗”(编号694,民俗类)
23的年期盼,在这一刻终成现实。
苗族拉鼓习俗主要是指苗族拉鼓节,也叫鼓藏节,一般每十三年才举行一届,每届举办活动三年。由于程序繁杂、耗时费力,涉及群众多、组织难度大,解放后,很多苗族地区都停办拉鼓节了。位于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现尧告村小河村的“三百尧告拉鼓节(简称尧告拉鼓节)”传承至今已经有400多年历史。明朝景泰年间,梁氏祖先来到尧告定居时就已带鼓跟随,只因当时人口稀少,只能开展祭鼓。到明朝末期,人口增多,达到约三百人(“三百尧告”的来由)时,尧告鼓民才开始依照传统举行苗族拉鼓节。清朝初年,尧告韦氏打猎人经过南琴村时,无意间将南琴寨丢鼓时存放的遗物带回,结果南琴鼓就来到尧告并鼓。清朝道光年间,高扪贾氏(今滚贝乡平等村)因户数不多而无法开展拉鼓,于是就将其鼓并归尧告鼓。此时,尧告、南琴、高扪三鼓合一,由尧告人主持拉鼓节活动。
2018年是广西60大庆之年,苗族拉鼓习俗也迎来了复兴的春天。融水县“第四届三百尧告苗族拉鼓节”于2018年正式举办,三百尧告4500多鼓民群众全员参与,人人都是拉鼓文化传承人!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民族自豪、文化自信油然而生。7月6日拉枫木鼓;10月17-20日举行醒鼓、拉鼓、凿鼓、“导数”(舂米)等仪式活动;11月15-17日举行制鼓、“抱头”(祭祖)仪式;12月9-11日举行传统芦笙踩堂仪式、“务夏”看鼓、“巴比”等仪式活动,拉鼓节每一阶段的传统仪式活动焕发着的独特魅力无不震撼宾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