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的苗山大地处处都响彻着芦笙的旋律,融水苗族系列春节欢庆正在热闹进行中
农历正月初一
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开展传统的“赉糍粑” 贺新年活动,村民们用锅灰抹着花脸,敲锣打鼓挨家挨户唱诵祝福歌庆贺新年,主家则送给他们糯米糍粑、酒肉、水果等食物,欢欢喜喜庆祝新年到来。
▲2月5日安太乡整朵苗寨,“赉糍粑”的青年走向下一家
▲ 一名村民向前来“赉糍粑”的村民赠送礼物
▲主人向前来给“赉糍粑”的村民敬酒
正月大年初三
当天,融水县芦笙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彩带飘飞,来自县城社区的四支文艺团队在这里为县城的群众献上了新春民间民俗传统腰鼓、秧歌、舞狮和舞龙节目的演出
这四支队伍是:融水曲艺腰鼓队、姐妹舞狮队、退协秧歌队和舞龙队。他们是融水社区的老牌业余文艺团队,多年来积极参加融水县各种演出,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尤其每年的新春佳节,他们的表演都会为融水县城增添浓浓的喜庆气氛。
大年乡迎来传统的“姑娘节”,当地苗族和侗族未婚女性穿戴节日盛装和饰品,打着花伞在河边滩上游走3圈,向观众展示人才、服装和饰品之美,为新春佳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2月7日在大年乡,一名奶奶在帮侗族小姑娘石惠娴打扮打算前往参加姑娘节
▲在大年乡古楼村,一名少女为同伴打扮
▲村民走过小桥前去参加“姑娘节”
▲众多游客前来参加姑娘节
▲大年乡,苗族、侗族姑娘打着花伞在河畔走圈
▲四荣乡东田村田头苗寨,苗族姑娘与扮成“鸭变”山神合影
当日,融水四荣乡东田村田头苗寨举办一年一度的“鸭变”节,村民吹芦笙、跳踩蹚舞,10名男青年脸蒙旧衣物、身披旧布条和稻草扎成的披褂,扮成苗家传说中的“鸭变”,游街串巷闹春祈福,为村民和游人送去新春欢乐。
“鸭变”是当地崇敬的山神,传说他专为群众驱除病魔,保佑村寨平安,如得到“鸭变”的拥抱祝福,来年日子将红红火火。如今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鸭变”节变成了苗寨发展旅游,增加收入的传统特色节庆。
当天,举行斗马活动,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变鸭”节,为村民和游客送去新春欢乐。
斗马是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的苗、瑶族传统文体活动。相传,这项活动源于一项婚姻裁决。斗马是骏马之间力与勇的较量。每次两匹公马上场相搏相斗,败者下场,最后的胜者为冠军。马主也俨然象一名勇士,据说,500年前最能赢得姑娘爱情的是斗马能手。如今随着乡村旅游发展,斗马活动成了当地独具特色旅游项目。
农历正月初五
▲2月9日,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红水乡良双村牛塘苗寨,一名外嫁苗家女挑着礼物回娘家
当日,融水红水乡良双村牛塘屯举行姑娘集体回娘家活动,300多名外嫁女挑着礼物带着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到娘家,通过芦笙踩堂、唱苗歌和百家宴等传统民俗活动,与娘家人共诉亲情,同贺新春。
▲外嫁苗家女挑着礼物回娘家
▲一名苗妹向回家的姑妈敬茶
▲外嫁苗家女打着雨伞踩堂
2月9日,融水拱洞乡平卯村迎来一年一度的“平卯坡会”,当地数百名苗族和侗族男女青年穿戴节日民族盛装和饰品,进行吹芦笙、跳彩堂、唱“多耶”,共同庆祝新春佳节。当天,各村寨群众身着盛妆,装上甜水酒,包上糯米饭,带上酸鱼酸鸭,扛着芦笙,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向河滩汇集,县内外成千上万的客人都前来围观,活动场面热闹精彩。
农历正月初六
▲2月10日,融水安太乡培地苗寨,几名苗家汉子在沛松坡会吹奏芦笙
春节期间,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举行苗族系列坡会群,赛笙、踩堂和斗马等传统民俗活动轮番上演,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苗族传统年味文化。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广西融水县排列成序的传统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三开始至十七结束,节日里人们依次汇集某地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苗族系列坡会群”已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产名录。
2019年春节节日期间
2月4日至2月10日,各景区秩序良好,旅游市场秩序正常,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重大投诉。截止2019年2月10日,融水县春节假日共接待游客44.99万人次,同比增长28.22%,实现旅游消费2.26亿元,同比增长35.25%。游客出行呈现出上升趋势,县城重点景区、乡村旅游线路受到广大游客的欢迎。
▲双龙沟景区梦呜苗寨
▲老君洞景区 ( 图文 覃天阳 韦鼎标 龙涛 龙林智 钟慧龙 叶子雯 李峰 融水县文化馆 、来源:秀美融水风情苗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