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谋生之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但相同的是都是追求钱财,而且越多越好!
不管是当官也好,还是经商也罢,还是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亦是如此。青山不老我不闲,一日三餐为油盐。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自古至今,有权之人离钱最近,次者就是商人,中国几千年历史就足以证明。但蛇有蛇道,鼠有鼠路,条条大路通罗马。
所谓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融水这个百节之乡更让人惊奇,也更让人留恋。风景秀丽,山河壮观,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二十四小时不夜城。百节之乡也不是浪得虚名,二十个乡镇,多个少数民族集居,每个民族又各有各的节日,在这个隔三差五就过节的小城,养成了融水人大吃大喝的习性, 所以吃喝对融水人来说就特别有讲究。
融水人偏好酸性食物,在饭桌上那是常客,比如酸菜,头菜,酸鱼酸肉,酸姜,酸藠头酸豆角酸辣椒等等…其中红色村制作的土拐话叫“各头"酸菜蛮有名气,还有上、下罗村制作的咸头菜也很出色。
老郎买菜缘故有幸认识几个红色村人和几个上、下罗人。红色村人在融水还没有特别大发展之前还有土地种植那种大蔸青菜,吃不完就自己拿缸腌起来慢慢吃,也有人吃不完就拿到老街那里卖,卖着卖着,口感、味道,颜色各方面还不错,颇得人气,深受众人喜欢。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融水人口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事酸菜制作售卖。当然,现在剩下的也都是那些在色香味各方面做得比较出色的技艺人。据我个人所知,她们卖得好的一天可以批出3~4百斤,差的也有百把斤,也有自制自零卖。成本基本是1元1斤这样子,零售价基本3、4、5元/斤都有,利润还是非常可观的。很多融水人基本2~3天要吃一回,没办法,这就是饮食习惯啊!我认识一位嫁到红色的阿姐,也是从事酸菜售卖,现在基本啥都有,不差钱,每年收入都很稳定。



再说一下咸头菜
融水种植头菜比较多的要数上、下罗屯,为什么呢?可能是多年种植经验的结果,种植其他作物收获少,而种头菜基本都大获丰收。所以,制作头菜的人也是比较多,当然,别的村屯也有种植,也有制作,只是量没有上、下罗多而已。然而制作的技术参差不齐,有的盐放多了,有些晒不好,颜色不合格,有些发黑味道不对…可以说各具千秋。
我认识一位阿姐,也是苗家妹子,嫁到上罗屯,她家种植十几亩头菜,除了卖生的外,自己也腌制卖熟头菜。她腌制的头菜颜色鲜黄,干香、脆爽、可口,基本不够卖,有时预订都没有。生头菜卖得高价的时候可以卖到2元1斤,最便宜也可卖到7~8毛钱1斤,只要没下雪结霜,种植的话基本亏不了,熟头菜批发价也要4~5元1斤,零售价5、6、7、8元1斤都有,有时货少可以卖到10元/斤。我认识的这位阿姐,家里房子,车子样样俱全,收入大部分靠头菜,让人很是羡慕!





说得这么多,一方面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希望我们融水的特色美食可以发扬光大,不断传承下去,更希望这些美食成为我们融水一张靓丽的名片!
最后一首诗来结束我的表达:
融水风景任我游,
美食飘香消人愁。
山青水秀迷人醉,
我与融城共白头。
有空常来融水玩,
快乐让你忘心烦。
乐享融城好时光,
百节之乡醉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