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水好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搜索
查看: 2386|回复: 7

知乎转帖:论广西如何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1-30 01: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来自广东

【论广西如何发展?】https://mbd.baidu.com/ma/s/qqK8jiZZ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01: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下面,我将按照行政、经济、文化的顺序逐项开列“广西药方”:

一,缩编现有行政区划,重回“个位数地市”格局:导致广西在新世纪后发展拉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市分家,即当年的地区行政公署划分为地级市,使得我区的市级区划由10个增加为14个(多出来宾、崇左、贺州、防城港四个地市)。行政区划的增多,不仅仅意味着行政单位、岗位、财政负担的增加,其实也人为加剧地区间的恶性竞争,典型的如北部湾三市对港口运力资源,以及对石化核电等国家大项目的争夺。而且当年分家的时候,操作层明显带了私心,富的拢一块,穷的全扎堆,导致资源配置严重不公,新立的四个市长期在人口和GDP上吊车尾,拉胯全区平均,这个格局不变,一切无从谈起。从国际和国内趋势来看,只有当经济发展和社区管理到达一定水平之后,才能增加行政层级和区划,比如美国有50个州而中国大陆只能确保31个省(区市),这个比例与中美国力差距大致相当;比如江苏地市是“13太保”,广西比江苏还多,试问我们有江苏的经济实力吗?因此,从广西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客观来看,以总人口5000+万计算,我认为保持8个地市行政区划数量是比较合适的,则设市的人口标准应为600万人左右,目前几个二三百万人口级别的地市应当撤并。下面对于当前的14地市格局给出两种精简方案:

第一种:“十大地市”历史版本回滚。即回滚到2000年以前的地市格局,将地区行政公署与地级市合并管理,这样操作既简单易行,不容易造成混乱,也照顾了地方传统,推行阻力会小一点。具体来说,就是南宁—崇左,柳州—来宾,梧州—贺州,钦州—防城港,其余地市行政区域保持不变。可以看到,合并的全是吊车尾的地市,人口少,经济差,历史上本来就是附属于中心城市的,这样就在全区形成了10个人口基数在500万以上的地市,为进一步改革发展打好行政基础。

第二种:按照区域治理规律重新划分“七大或八大地市”,一定程度符合“八桂”名称。广西地形如同巴掌,与云南、贵州、湖南、广东、越南接壤,南临北部湾,南北600公里,东西1000公里,现代政府治理的有效管制范围不应超过200㎞,超过这个范围则有效响应时间及成本就会高企。根据这个原则,进行以下釜底抽薪的操作:

①南宁(875万)合并崇左(210万),仍旧名(1085万),自治区首府中心城市,定位“对东盟政治经济文化输出桥头堡”,区域金融、轻工制造、物流、对外交流中心和铁路枢纽,主要产业为金融、康养、物流、外贸、会展、服务贸易等。同时,利用自身区位、轻工、人资优势重新打造本地轻工体系,但应注重有选择性地配置东盟国家所需的产业产品,与柳州的重工产品、桂林的农副产品一起打开东盟市场。未来应削弱房地产的金融政策属性,利用打造南方康养基地和北方移民两大优势在存量房产上增加附加值(如加快城区基建升级和老旧小区改造),另外还应保持传统农林副业的优势,如蔗糖、水牛、热作等。在部分功能如港务、文旅划拨给其他地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附设崇左特别市(地厅级),与区边境管理局合署办公,管理对越边境贸易、治理、防务,整合统领与越南接壤的大部分边境线管理权,方便日后中南高铁通行和边境管治。应杜绝目前的吸血发展模式,注重对东金融、转口物流、边贸与边境发展、对外教育、交通枢纽等领域建设,将其他领域的权力分拨给其余地市,谋求同步发展。

②钦州(330万)、防城港(105万)、北海(185万)合并成为“北部湾市(620万)”,以钦州为中心,统一我区全部海岸线港口资源和沿海产业,定位沿海康养、旅游、海运、近海科工产业带。利用三市原有产业,加强统一协调,避免互相打架争食的情况,谋求与海南、越南沿海各省共同打造“环北部湾旅游带”;解决钦州港、防城港、北海铁山港三港之间合理调配运储资源,可做以下角色分工:北海——康养及海洋产业、科研中心,钦州——主抓港务、石化,防城——近海旅游、核电、海洋产业合作。平陆运河建成后,可以考虑将区港务系统和港务集团也迁到钦州,就近管理。学术上可以合并三市现有高校,谋划成立北海“北部湾海洋大学”,谋求挂中国海洋大学南方分校区牌。

③玉林(580万)贵港(430万)合并(1010万),或者分立,从周边地市析出县份扩充。我个人更倾向于将二市合并,一来两地地理民风相近,二来都是未来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重镇,对粤劳工输出大市,可以在合并的基础上考虑玉林与贵港同级运行,实行“双子星”制度,行政级别同样为地厅级,贵港为特别市,三城区单独垂直管理,同时将内河航道港务系统迁移其中,统一管理全区内河水域。该市同样为副中心城市,定位东融产业转移试验区,利用该市较好的人力资源、小商品、小工业优势积极接收广东中低端制造业转移,配合大湾区产业升级提供下游零配件及初级工业制成品。

④梧州(282万)合并贺州(200万),仍旧名(482万),可将贵港市的平南县(160万)析入,形成600万人口规模,定位广西东融门户“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试验田”,一方面利用贺州生态优势,像桂林一样发展农林副业输出广东;另一方面利用好梧州的水运、轻工、交通优势,配合玉林—贵港落实大湾区中低端产业集群转移,以及做好大湾区人财物等过路资源转运服务。

⑤柳州(415万)合并来宾(207万),仍旧名(622万),自治区级副中心城市,定位区域重工制造业中心,以汽车总装、汽配、钢铁、工程机械为核心产业,往电气化上下游延伸,应当将南宁的汽车产业资源划拨柳州,并与重庆、成都等地车企建立合作,设立汽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对东盟地区出口分厂。坚持部分文旅产业,如螺蛳粉推广及金秀避暑胜地建设。由于管制能力和产业类别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旅游资源丰富但是距离本市管区遥远的三江、融安、融水三县析给桂林,因为桂林的定位是全区旅游中心,应该统合湘桂边界的旅游资源。柳州各方面的基础较好,不一定需要人口保障,如百色—河池合并,则也可考虑将靠近柳州的宜州、罗城析入,补强柳州约100万人口。

⑥桂林(493万)区划保持不变,可析入柳州的北部三县补强约140万人口(633万),自治区级副中心城市,定位区域旅游集散中心,航空枢纽,农副加工业基地,文创中心。我区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桂北地区,尤其以桂林为中心,辐射柳州、河池、贺州等地,利用桂林高铁、航空优势搞好旅游集散、转运、二次消费等产业,因此应考虑将区文旅系统、航管系统迁入。同时利用当地生态优势和县域土产特色种养业底蕴,发展以高端蔬菜、水果、中药材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打入中东部市场。桂林有历史文化底蕴且已有一定文创产业基础,应当将区文广系统、广影、演艺、文联书画摄协会等有关单位迁入,打造桂系文创产业集群。

⑦百色(357万)与河池(341万)合并,改名桂西市(698万),定位生态农林副业基地,矿业基地,云贵交通线,绿色能源输出地。适当坚持当地有色金属富集带做大做强矿冶业,但根本上应保持生态优势,发展农林副业,兼做旅游康养。同时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市,应考虑将职教联盟(集团)西部中心放在百色。PS:这两个市可以说是广西的老大难问题,一来人口偏少,二来经济落后,从人口与GDP考量,最好的方案就是合并。因为两市大部属于状语区,产业也都以农林矿产等基础性产业为主,未来唯一的优势是两大高铁(云桂、贵广)。如果两市能够合并,则不仅可以统一发展桂西地区的农副矿业,南宁也可接收靖西、那坡两县市,一举统管对越边境,如宜州、罗城再析给柳州,则可将天等(50万人)析入补强;新市更可以作为区级政策试验田,试行省管县、强县代管弱县等新制度改革。问题在于这两个市都是革命老区,历史上长期分立,而且面积广大,又都是扶贫重灾区,基层政府治理压力不小,可想而知合并的阻力、合并后的运行难度有多大。

以上可以看出该方案秉持的一个中心思想:放弃传统强省会模式,各地市集中优势产业分向发展,即俗称的“分灶吃饭,各谋出路”。强省会模式甫一出现,我就觉得并不适合广西,这个模式的思路是:利用省会的传统优势地位集中投入资源,形成“一超”,再利用这“一超”的集聚辐射效应带动全省发展,打个比喻就是养大一匹头马,靠它拉动整驾马车。但广西的情况并不同于安徽、河南、陕西、湖北、四川这些施行强省会模式比较成功的省份,要害就在于南宁并不是传统优势省会,首位度、集聚度甚至美誉度都不高,各地市长期不服,同时南宁的天赋并不好,论产业实力不如柳州,论人口规模不如玉林,论文化底蕴不如桂林,论资源禀赋不如百色,强行输血吸血十年下来,并没有产生多大效果,GDP相较第二位的柳州都长年拉不出一个身位,充分证明强省会这条路对于广西来说是走不通的。

既然一匹马拉不动马车,我们就要转换思路,多搞几匹马来拉,毕竟中国的经济奇迹靠的也是三驾马车而非一驾,借鉴主席的游击军事思想,化整为零,几路纵队分进合击,而不是用一部中央军强突到底。具体分析就会发现,广西的几个中心城市都是具有自己的独特禀赋和传统优势的,比如南宁、桂林、梧州的轻工,柳州、玉林、贵港的重工等等,很遗憾这一点被政策层刻意忽视甚至强行抹杀了。“七大或八大地市”方案不仅可以缩减现有行政层级和单位数量、官僚岗位,显著减少地方财政供养压力,形成在人口、经济、面积三方面相对均衡的地市格局,而且集中了相关行政、人口、自然、经济、文化资源,便于各自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各地市间互相争食、打架的情况。同时,根据各地市的禀赋和方向,适当将对应的行政、国企系统划转,也可有力地补强各地硬实力之不足,从兄弟阋于墙变为互利互助、共同进步。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0 15:29:22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我感觉太远了,还是论一下下一餐如何解决最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0 15:29:56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贴近实际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1-30 16: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没懂哪个无聊的人写的,我看完,我也变无聊的人了。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7: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为更加直观及便于理解,以下按照我区战略优先级别,罗列“七大地市”格局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均在巩固现有优势产业产品的前提下,并非完全放弃现有基础):

东融第一:梧州(贺州)为门户,玉林(贵港)为主力,主抓产业转移,劳动力就地就业,职教联盟(集团)东部中心应设置在玉林。这个方向承担的是广西的现在,利用大湾区的辐射能力慢慢消化区内人口压力,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民间富裕水平,藏富于民。

南向第二:南宁(崇左)为先锋,柳州(来宾)为大将,北部湾市(钦防北)为副将,这个方向承担的是广西的未来。应尽力争取中南高铁方案选址东线,落户南宁,东线(广西——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的综合效益要远高于西线(云南——缅甸——泰国),争取到这个天时,可以为广西未来五十年奠定发展底力。如不成功,也可利用南宁柳州的中级工业品输出东盟市场,用人口优势和康养产业换取足够的发展动力,自给自足。

北联第三:桂林为尖兵,从贵州、湖南、广东三个方向输出农副品、轻工品、文化产品,主要承担三省往来人流物流转运任务。桂林作为广西的名片,一定要充分重视,甚至应当给予地方自治政策优先权,招徕国家及民间投资,试验“碳中和旅游先锋城市”建设,以苏州老城、宏村、乌镇等为范本,全区上下合力打造一个精品旅游示范点,再反哺全区旅游业。

西合第四:百色(河池)为后备,主要是承担云贵入粤,以及农副品劳动力入粤等任务。由于体量和历史惯性,云贵在十年内都无法为广西提供辐射,因此西合战略其实优先度比较小,甚至一定程度上是负效益(未来云贵边界强势地市可能反而会虹吸我区弱势县份,比如都匀、文山、兴义)。

一省搞行政区划改革虽说并不是史无前例,如2002年广西就进行过地市分家,但到底是涉及到多层级、多部门、多编制的建制变动,不仅要争取来自ZY、GWY的首肯,要能够获得上至省部级领导层、下至县处级各地方、各部门口主管领导的支持,还必须由拥有足够权限、足够组织动员协调能力、足够魄力、胆识、耐性乃至牺牲觉悟的执行团队,可以说以我区今天的境况、实力、行政管理水平、体制人员素养,是一项具有非常挑战性的任务。光是要一下子裁撤掉现有几乎一半的地市级领导岗位,对几乎一半的机关、部门、单位进行关停并转,对一半以上的公务员及事业编制进行缩减,其阻力就可想而知。

目前,我所能想到的比较稳妥的一条办法就是:以区发改委为主要班底成立区级行政改革委员会,主官高配(由专职副书记或常务副主席担当),形成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对上对下谋划改革路线图和行动步骤;主要分三步走,五年内所有行政岗位编制进行缩减,同时缩小公考进人规模,缩编财政供养队伍;七年内除须增设的单位外撤并冗余单位,考虑分地区按条件进行乡镇村屯县区兼并,为地市合并做准备;十年内完成地市合并。



二,因地制宜,走差异化竞争道路,大力发展高附加值三产,尤其是互联网+农副、向粤对东轻工、文旅康养三个部门:

如果说搞地市合并是在行政上为广西减负,以方便其轻装上阵,那么面对一个地区发展最重要的经济议题,有必要梳理好“打什么旗帜,走哪条路线”这个问题。

历来在对我区“明进实退”状况的反思中存在着两种不同意见,一派认为广西落后是由于“脱实向虚”,经济上太过依赖金融导向的重资产投资,特别是利用房地产推高地价房价租价,间接打击实业,造成后继可持续发展底力不足。另一派则认为广西在选择发展方向上首鼠两端,一时要做西南出海通道,一时要做东盟输出桥头堡,一时又要融入大湾区,都没踩在点上,同时还坚定地走去工业化道路,把改革开放前的家底都败光了,以至于在各条战线都没有战果的情况下,只能押注房地产续命。

两派意见当然都没有错,或者说是一个硬币的一体两面。有一些原因固然是天时,事实上广西在改革开放前累积的产业优势在开放大潮下几乎不可能保持住,这跟东北国企倒闭潮是一个道理,东部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制造力和产品服务力一定会对中西部的工业造成致命性的冲击,所以空谈保工业是不切实际的。另一方面,押注房地产从长远看的确是饮鸩止渴,因为高地价高房价高租价对应的是高等级的城市竞争力,广西无论哪个城市都没有保持三高的条件,最终一定会遭到反噬。第三,当前我区产业面过度金融化、投资化、集权化不仅不利于全面发展,也不利于全区团结。

综上所述,为过去计,已经打下的基础不再翻盘,为将来计,走一条差异化竞争路线。广西不应该再复制东部崛起的老路,一是因为东部工业崛起有其天时地利,时移势易;二是我区的根底和国际国内两个环境都已不再适宜工业振兴这条路子。因此,应当走一条符合我区特点的高附加值三产路线,即在一二三产中选择有前景、应需求、成规模的门类提携发展。

重点是保证全区一盘棋,应当由拥有足够中立地位和行政集中度的机构统筹,如以各级招商投资促进局为班底成立“产业振兴局”,不偏袒不歧视,以实际条件和形势需要为基础,编制区市县三级产业目录清单,力争每个县份形成一到两个百亿元级别完整产业链,每个地市形成一到两个千亿元级别完整产业链,全区重点打造一到两个千亿元规模万亿元前景的战略性产业集群。通过“区+市+当地县乡镇”三级财政配套资金体系,同时利用“以股权换产权”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智力资源合作开发运营。关键是规划先行,尊重客观规律,应当延聘外省高级智库进行布局规划,在后续操盘过程中适时量力引入外部战略合作伙伴和管理咨询伙伴,利用好发达地区的智识资源为我各方面事业出钱出力。

①第一产业,互联网+农副业振兴三农。广西是农业大省,但并非农业强省,一产的特点是:占比较高(16%),产值较高(3387亿),从业人员收入较低(4-5万元)。之所以占比高,是因为总值低,同时单位附加值低,证明质量不高,对经济和国民收入贡献率不高。由于我区自然资源环境得天独厚,其实非常适宜发展高附加值农副业,利用绿水青山种植养殖出大量优质绿色高价农副产品,进可远销欧美日韩,退可供应粤港澳大湾区,互联网平台扁平化营销以及我区的交通物流都是天然优势,只要以一整套现代化管理、选种、质控、包装、渠道、宣传机制操作加持,尤其是利用好如今PDD等电商平台带火起来的“互联网卖农产品”传媒技术热潮,假以时日,广西可以“热带亚热带优良农副产品体系”驰誉全国,甚至可能成为唯一的“依靠第一产业实现共同富裕”的省份!

②第二产业,注重“向粤”、“对东”两条战线,即面向大湾区吸引中端产能+面对东盟地区增加中端出口。近年来,我区高层其实也看到了房地产的续航能力问题,转而在十四五规划里大力发展制造业,虽说后知后觉,到底也算是跳出了饮鸩止渴的陷阱。但是,我们的做法搞清楚了引进来的问题,却还没有搞清楚走出去的问题,即引进来的产业创造的产品服务卖给谁?要知道从资本趋利的角度看,东部的低端制造业产能未来一定会加大转移到南亚、东盟地区的力度,而以广西(南宁)的工业基础、营商环境和劳工素质,在吸引中端产能方面都不足以与中部的郑州、安徽、长沙,以及西部的西安、成都、重庆比拟,甚至在发展劲头上也不如贵阳、昆明,如何保证和争取优秀的外来产能落地?

因此,解决来源问题,首先要解决去向问题,相较于其他省区,广西也有自己的天然优势——沿边(沿海沿江其实并没有对比优势,外海本就不如东部,而内河也不如川渝),即我区毗邻中南半岛,是整个南中国唯二的陆路方向国力输出通道,这是任何中西部省区都无法复制的优势,云南边境线太长,且地缘恶劣,缅甸老挝不是战乱就是贫困,反观广西面对的是东盟小霸越南。在搞好外交的前提下,南宁完全可以成为名副其实的对东输出桥头堡,而远不止是现在的做做门面功夫的会展窗口城市。

短期内,无论是实际条件还是政策考量,东部的中端产能不会向东盟地区转移,如何吸引到这些企业?吸引产能的最终是市场,东盟地区也是我国前三的出口目的地,而由于天然物流优势,广西对东出口成绩单还算不错,因此我们必须谋求成为连接东盟强有力的中介。只要我区好好研究东盟市场,同时根据本地条件规划好产业矩阵,即重点扶持打造东盟市场亟需的产品服务品类(比如汽车、数码电子产品、工业母机、基建建材及建机,工业制成品中低端零配件等),那么资本逐利,自然会吸引来大量的面向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这种做法就如同挖塘蓄水,因势利导,远比像现在这样单纯依靠减税让利、不时还被骗补贴的招商引资要高明得多。

③第三产业,注重打造文旅康养产业链,吸纳全国冗余人口和消费能力,扩充本地就业市场。实践证明,我区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完全是本末倒置,一个地方永远不可能依靠房地产成为好地方,恰恰相反,一个地方正是因为首先成为了好地方,才可能因此发展房地产,如纽约、伦敦、东京、香港、上海。年龄结构较为年轻的大量劳动力既是我区的优势,也可能是造成内卷的劣势,能够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和吸纳大量就业人口的第三产业是扭转当前发展疲态的关键。但是,我区由于发展阶段限制,不可能效法东部地区主推高端三产(金融、咨询、研发和管理服务),而应该另辟蹊径,在中低端服务业方面深耕。

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好绿水青山,搞旅游,搞康养,搞文创等轻资产、轻投入、轻负载的业态。这种类型的产业一方面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见效快,能够快速盈利,不会像基建、房开、IT这种往往需要一两个投资周期才能见效;另一方面能够吸纳大量本地劳动力,以及全国消费人口,充实可持续发展的底力。比起如今全区过度倚重房产开发,地方负债和金融泡沫高企的路子,要安全得多。只是这条路径没有太多寻租空间,不一定会受到权贵操盘阶层的青睐,实行的隐性成本较高。

我个人认为目前比较有潜力的组团有:文创以桂柳地区为主,注重以自然旅游促文化产业建设;康养以南宁+北部湾市为主,注重康乐养生亲子游乐建设;另外,人文旅游和避暑修养可以在全区以点代面地开展,如百色的乐业、靖西,河池的巴马、环江,桂林的全州、资源,柳州的三江、融水,贵港的桂平,玉林的容县,贺州的昭平等等,注重小成本、多试点、市场化,同时也能起到就地扶贫效果。



三,加强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利用“职教联盟(集团)”模式即“企业+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将我区打造成为高素质劳动力输出大省。

这一点其实就是要彻底解决我区“人和”不足的问题:劳动力保有量高,职业技能素养低,高级人才外流严重。如果说我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直接原因是起于肉食者在政策方略制定上的首鼠两端,那么其根本原因则在于对我区大量劳动力的培养上长期地忽视懒政。事后诸葛亮地说,如果在本世纪初,职业教育问题能够得到各级领导力量的重视,如河南四川安徽之对本省劳工的就地培训,那么广西无疑就能效法这些省份招徕转移产业,而不虞像今天这般,即使想着力发展产业,也难以为用人单位提供足够质量的优质劳动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回报周期很长,因此难以获得急功近利的领导集团青睐。事实上,对于教育事业的漠视和忽略,甚至影响到了高端人才输出——我区高校、中学综合排名一直停滞不前,高考成绩和质量甚至逐渐被云贵等小弟赶超。而大量无法获得高学历学位的劳动力进入原本就不发达的高职高专技校体系,毕业后不仅难以输出东部,甚至整体上还拖了本土产业发展的后腿,用人单位必须为此承担大量的培训深造成本和用工机会成本。低素养的用人现状反过来又进一步限制了本地企业的成长空间,我区的500强企业数量质量都在稳中下降,并且在各个领域都缺少新的实力企业涌现,基本还是维持过去的格局,就是有力证据。

事实上,由于我区高等教育的日益落寞(最高学府全国综合排名已在百名开外),以及中等教育的质量不断下降(最强重点中学全国综合排名也已在百名开外),与土著多生、移民多增的人口现状形成鲜明对比,毫无疑问在教育事业没有重大改观的前提下,未来十年二十年内,广西将会保持一个人口相对高增长、劳动力素质低、就业适配性低这样“一高两低”的状态,说人话就是“求职的人多,能做事会做事的人少”。

针对这一预判,强烈建议我区应当举全区之力集合各方面的有限资源,大力扶持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图在不久的将来,为区内外的用人单位提供足量高质的劳动力,进而完成由“劳动力大省”向“人力资源大省”的升级转变。

★这一变革的总方针是:梳理现有职教资源,汰弱留强,去粗取精,针对现存及规划中的产业布局院校及专业设置,通盘考量可行性、科学性和前瞻性,有步骤、分阶段地组建“职教(联盟)集团”,在此基础上事权逐渐归一,通过两到三个五年教培计划,构成“广西职业教育集团”单一法人,最终达成为区内外用人单位输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社会公德+个人美德)的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

这一变革的难点在于:其一,现有职教机构层级条块分割严重,教育资源投入重复浪费且利用率、产出率不高。光是专科性质的院校就不下三五十所,再掺入职业本科大学(专升本)、高职高专、中专职校等层级,且在行政上又隶属于不同地市、厅局委办,关系、人事和机构设置错综复杂,给改革带来极大难度。其二,职教机构资质、资源和办学质量参差不齐,不仅本科里有专科,专科与职校混同,教育厅所属与教育局所属交叉管理,而且在专业设置、课程、实训等方面,都与用人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滞后和落差,高校沦为“养猪收租”的盈利机构,把学生当生财资源来看待。其三,各级各类职教机构已经成为所属上级机关、主管部门、地方社区重要的财源,学校本身也已经人事臃肿,关系户扎堆占坑现象层出不穷,可想而知一旦展开外科手术式的裁汰,势必面临不小的改革压力,以及付出巨大的制度成本。

★有关创制职教(联盟)集团初步的设想和架构如下,简称“三三三架构”:

①时间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以各职教机构为主的职教联盟,互通共融,汰粗取精)——第二个五年计划(引入主管机构及用人单位,试点职教全过程改革,去伪存真)——第三个五年计划(以改革后的事业群组为单位进行组织架构优化,锄弱助强,关停并转)

②空间线:东部中心(设立于梧州,辐射贺州、玉林、贵港,以大湾区产业转移为重点)——南部中心(设立于南宁,辐射崇左、北部湾市,以越南及东盟地区产业对接为重点)——西部中心(设立于河池,辐射百色、柳州、桂林,以桂柳工业带为重点,同时为东部南部输送人才)

③管理网格:主管机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及下设职教办公处室,各级发展改革委,各级产业振兴局,各级人力与社会资源保障局,各行业协会商会等半官方机构)——教培机构(中直、区直、市直所属本科大专类职教大学、高职高专职教学院、中职中专职教学校,各类社会办学职教机构)——用人单位(狭义地看主要是关键重点战略新兴行业的企业,广义上甚至可以包括一切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公营私营部门)

从这个架构也可以看出,我所谓的职业教育改革,不单纯指职业院校自身的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培训改革,而是一场以向全社会提供合格的、优质的、专业的各类人才为基点,针对现有职教体制、人才培养体制和行业管理体制进行根本性重构的革命,其变革的中心思想就是“把职教课堂开进社会,开进行业,开进用人单位,开进学员的思想和身体里”。只有集聚所有层级和方向上的办学力量,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区“高端人才培养不了,中端人才极度匮乏,低端人才冗余严重”的尴尬局面。至于变革的具体内容方式方法等等,可以写一部专著了,此处不再赘述。

在各省都争相发展高等教育、积极延揽高端人才的如今,我区更应当走一条人才战争的差异化竞争路线。职教改革虽然阻力大、难度大、成本高,但是只要一朝功成,就能够一举扭转我区发展颓势,为未来五十年的经济腾飞打下最重要的一根桩基:首先是彻底改善我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人力资源贫乏的现状,提高适龄劳动者的职业素养,不论是输出区外还是提供给来桂企业均可兼顾,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吸引中端产业转移远比堆政策、砸金元来得高明。其次是有效改善人口素质,利用“职业教育课堂”补强我区初级高级教育不足的短板,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近千万青壮年的道德品质,彻底扭转“刁民泼妇”、“民愚”的负面形象。第三是利用职改倒逼体制自我净化,正如我在上文所述,职教改革本质上是一场波及体制内外、上下阶层的全面革新,利用组织、人事、法律、管理、方法论各方面的更新来形成对体制尤其是我区政商菁英的逆向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官私”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所开列的“广西药方”的全部内容,其中“地市合并”是制度保障,差异化三产是经济保障,职教改革是文化保障,三者互为表里,相融共进。是否理智客观,甚至是否也只是空谈宏论、实际毫无可行性,在我不过是将多年胸中郁积的块垒、思想的成果向感兴趣的陌生人倾吐出来,并没有炫技自夸、余智可贾的成分在。如果能够令到读者读毕有一二触动、三四深思,那就是我的初心不泯,而足聊以自慰的了。



走笔至此,我心中有无限感慨,亲眼看着从小深爱的家乡变得越来越丑陋、越来越落后、越来越堕落,而自己却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状况,甚至亲身变成了让这种状况为祸更烈的助力;再想想半生蹉跎,无一技以利家国,无一事可慰双亲,浑浑终日,碌碌经年,终究活成了自己小时所讨厌的那种大人模样,真正是椎心泣血,欲哭无泪。

个人的悲剧事小,个人随时可以重新出发、调整航向;群体的悲剧事大,集体无意识的惯性极大,非有大决断、大振作难以悬崖勒马、改弦更张。这也是我下决心写作本文的由来,算是给桑梓父老留一点念想吧,日后不论此地走向何方,变成南国的淘金乐土还是康娱胜地,都想让同侪和后辈们看到,还曾经有过一位失意的中年老乡,不惧代价、不图后果,试图为家乡的振作做一点点有限的努力和尝试。

其实我亦深知,这种做法毫无意义。对于仁人志士来说,常常是知易行难,由于个人力量有限,环境形势不移,尤其在人口基数庞大的国家,很少出现凭着个人力量就可以扭转全局的情况,此所谓“人不与天斗”。但对于大多数的老百姓来说,又多是行易知难,没有先进理念武装头脑指导行动,群众很容易变成疯狂泛滥的群氓,或者为主义所蛊,造作浩劫,或者被潮流拨弄,沉沦如兽。

奇怪的是,抒发完这些之后,我的内心倍感宁静。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如果什么都不去想、什么都不去做,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什么也不可能改变。

不知为何,胸中充满勇气,我将继续上路,求索不辍,即使明知前途坎坷,即使明知几乎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可能历经这样的心路,皆因此身不悔,此心光明:

少年——人民是伟大的!

青年——人民是伟大的?

壮年——人民是伟大的。

老年——人民是伟大的……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1-30 18: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东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地,9个市。如此恶劣发展得错。
减少市级行政数量,可以集中资源,减少公务员数量,减轻财政负担。并减少市级地方护主义带来全局发展规划阻碍。市级行政重新现划是其它的基础,不然都是空淡。
要裁掉好几个市级行政,阻力可想而知。
广西过去的扩市行为,明显是开倒车,错过了一次大好机会。
部队这些年都经历了几次重组裁军改革。
顺势而为,壮士断腕之气魄,才有大发展。
最大的阻力,就是既得利益市级公务系统裁切。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2-1 09:20:30 该帖来自融水好门户手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 来自广西
有一个根部问题没看到
回复 收起回复
B Color Smilies
还可输入 个字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登录

QQ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扫码下载“融水好门户”手机APP

扫码关注“融水好门户”微信公众号

关于融好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站务帮助 | 小黑屋|手机客户端


站务联系: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广告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1: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客服编辑2: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桂公网安备 45022502000002号   |   工信部备案号:桂ICP备18009806号-3   |   国际联网备案号:4502020202005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